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udd-chiari综合征系指肝静脉和临近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综合征。由于此病较少见,国内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曾见三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非辅助生殖妊娠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发生先天性心脏病(CHD)的风险。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4-01~2019-12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新生儿,其中单胎6 107例,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CDA)双胎834例,MCDA双胎590例,MCDA双胎合并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84例。比较分析四组的CHD发生率和相对危险度,以及四组CHD患者的发病类型。结果 单胎组、DCDA双胎组、MCDA双胎组及MCDA双胎合并TTTS组的CHD发生率分别为3.01%、2.88%、5.08%和21.43%,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676,P=0.000)。以单胎组为参照,MCDA双胎组和MCDA双胎合并TTTS组发生CHD风险是单胎组的1.69倍和7.11倍;以DCDA双胎组为参照,MCDA双胎组和MCDA双胎合并TTTS组发生CHD风险是DCDA双胎组的1.77倍和7.45倍。单胎组CHD类型以室间隔缺损(39.67%)和其他类型CHD(35.33%)为主;DCDA双胎组以室间隔缺损为主(66.67%);MCDA双胎组和MCDA双胎合并TTTS组以其他类型CHD为主(46.67%,44.44%)。结论 MCDA双胎,尤其是MCDA双胎合并TTTS发生CHD的风险较高,临床医师在对这类患儿诊疗时应注意C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足趾多发性巨细胞瘤一例报告解放军520医院放射科代彬,易琳发生在趾骨的巨细胞瘤较少见,而同时出现两个病变者则更为罕见。我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一例,现报告如下。男,35岁,右足拇趾第一趾骨周围疼痛,伴进行性红肿2月余,来我院就诊。局部检查见:右足拇趾第一...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感受灵敏,渴望独立、建功立业。这种较高的自我期待一方面能够刺激大学生的奋发向上,但另一方面他们在不同程度上感受着压力:亲人的期望、成绩的竞争、人际关系的冲突、考试的失败、抑或失恋等都会成为大学生的压力源。当这些压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时就会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甚至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如何认识大学生的压力并对它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6.
组成核糖体相关复合物的MPP11和HSPA14,因其能够辅助“伴侣分子”完成新生肽链在核糖体从最初合成的线性结构到组装、正确折叠成三维构象的过程,又被称为“辅助伴侣”分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MPP11和HSPA14不仅能够发挥其“辅助伴侣”分子作用,也与细胞分化发育以及肿瘤发生发展存在紧密联系.本文通过就MPP11和HSPA14分子的结构、细胞内定位、生物学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调控等方面进行综述,进一步揭示MPP11和HSPA14在肿瘤中的高表达,介导了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后续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40、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 5/6,CK5/6)、天冬氨酸蛋白酶A(aspartic acid protease A,Napsi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联合肺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4月至2019年03月本院收治的91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检确诊的不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p40、CK5/6和NapsinA表达情况,分析其与CT影像表现间的关系,ROC曲线分析其联合诊断效能。结果:p40的表达与病变部位有关(P<0.05);CK5/6的表达与病变部位、胸腔积液有关(P<0.05);NapsinA的表达与病变部位有关(P<0.05)。p40、CK5/6、CT对鳞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6.00%、88.00%、79.17%,特异度分别为90.24%、90.24%、76.74%,准确度分别为93.41%、89.01%、78.02%;NapsinA、CT对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 85.36%、96.00%及92.22%和72.09%、75.00%及73.62%。p40、CK5/6及CT诊断鳞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7(P<0.001),NapsinA及CT诊断腺癌的AUC为0.953(P<0.001)。结论:p40、CK5/6、NapsinA及CT能够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分型提供精确的数据参考,但联合多个指标有更高的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53、CA1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测定81例乳腺癌患者、55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67例健康女性血清中CA153、CA125、CEA的含量。结果:乳腺癌组的CA153、CA125、CEA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3项肿瘤标志物中,CA153阳性率最高(49.38%);CA153、CA125、CEA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69.14%,特异性为96.72%,准确度为85.71%,阴性预测值为82.52%,除特异性略有下降,其余指标均高于单项检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CA153单项检测的阳性率(15.91%)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89.19%),CA153、CA125、CEA联合检测显著提高了各期乳腺癌患者诊断的阳性率(Ⅰ、Ⅱ期:47.73%,Ⅲ、Ⅳ期:94.59%)。CA153、CA125、CE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4、0.664、0.690,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7。结论: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不高。CA153、CA125和CEA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性能和早期检出率,有助于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3项联合检测是检查乳腺癌较为理想的标志物组合。  相似文献   
9.
10.
患者女性,64岁。主因头痛1年余,加重1wk,于2004年4月8日就诊。自述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经常感头胀痛、时有恶心,不吐,在当地对症治疗症状可缓解,近1wk头胀痛加重而来院进一步诊治。查体:T36.3℃,P83/min,R18/min,BP150/90mmHg,一般状况可,自动体位,神清合作,瞳孔两侧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心肺无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