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收集了我院肝炎专科1998~2000年共计207例肝炎患者 ,现将各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对象 :20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为1998~2000年在我院肝炎专科就诊者 ,男143例、女64例 ,平均年龄 (33 .2±13 .9)岁 ,临床病原学诊断参照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 .2研究方法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抗HBclIgM及其他5种病毒性肝炎采用ELISA法诊断。乙肝六项标志物试剂盒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与β- AP之间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4 0例;正常对照4 0例,分别采用氧化酶法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β-AP、瘦素(L EP)、胰岛素(INS)、胰岛素抗体。结果: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β- AP检测结果分别为:(2 3.11±5 .0 4 )pg/ ml;(30 .0 9±7.5 6 ) pg/ ml(P<0 .0 1)。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β- AP浓度与TG、TTC、HDL- C、FBG、INS、胰岛素抗体、L E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2 (P>0 .0 5 ) ;0 .10 3(P>0 .0 5 ) ;- 0 .10 5 (P>0 .0 5 ) ;0 .174 (P>0 .0 5 ) ;0 .2 5 3(P>0 .0 5 ) ;0 .0 96 (P>0 .0 5 ) ;- 0 .0 4 (P>0 .0 5 )。扣除TG、HDL - C,β- AP与INS的偏相关系数为0 .30 6 (P>0 .0 5 )。结论: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β- AP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但未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β- AP水平与TG、TTC、HDL - C、FBG、INS、胰岛素抗体、L EP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聚类分析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医院常规生化检测项目的分类规律。方法:22项常规生化指标采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随机抽取249份生化检测结果对变量进行分层聚类分析。结果:22项生化指标分为4大类,TBIL、DBIL、IBIL、TBA、ALT、AST、GGT、AKP八项被分为第一类,CK、CKMB、LDH被分为第二类,BUN、CREA、UA被分为第三类,CHOL、HDL、LDL、TG、TP、ALB、LDL被分为第四类,GLU和GLO被化为未分类项。结论:22项指标经聚类分析后,符合实验室诊断组合要求。  相似文献   
4.
2003年2月~2009年8月,我们共收治48例老年食管癌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术期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胸腹腔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也称术后胃轻瘫,是一种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1]。PGS是正常胃调控机能异常,而不是胃功能的衰竭。食道癌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相对少见,我科自2005-2008年共行食道癌切除术115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1例。本文对贲门癌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护理体会。1临床资料患者为老年男性,67岁,于2009年3月4日确诊为贲门中度分化腺癌。行左侧开胸探查、食管大部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术后第7天停止胃肠减压,可正常排气、排便。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及顽固性呃逆等症状,食后吐出大量胃内容物,胃肠减压抽出大量液体1000~3000ml。立即再次行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继续予以胃动力药物及其他对症治疗。于3月28日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至今未再有胃轻瘫发生。2护理2.1心理护理患者系老年男性,确诊为恶性肿瘤后情绪低落。加之术后切口疼痛,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及胃管的长期刺激,存在恐惧、焦虑乃至绝望等不良心理,表现为抑郁冷漠,精神萎靡,有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奥氮平及氯丙嗪应用于分离性障碍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将75例分离性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36例和氯丙嗪组39例。分别给予奥氮平和氯丙嗪进行治疗,奥氮平组与氯丙嗪组使用药物剂量平均分别为(17.67±2.46)mg·d-1和(340.33±6.77)mg·d-1,均观察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1、2、4、6、8周末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分离体验量表(DES)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对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奥氮平和氯丙嗪的临床疗效接近,其各时间点的BPRS评分以及D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奥氮平组的患者在TESS评分上显著低于氯丙嗪组的患者(P<0.05),说明使用奥氮平的不良反应较少且较轻。结论:奥氮平及氯丙嗪应用于分离障碍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奥氮平的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相比更高,可能是分离障碍临床治疗的更优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心肌酶学的改变对心脏损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4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4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分别测定血清中TT_3、TT_4、rT_3,采用免疫放射法(IRMA)测TSH浓度;心肌酶采用氧化酶法。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CK-MB与TT_4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478(P<0.01),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CK-MB与TT_3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396(P<0.001)。结论:甲状腺激素时患者心脏的影响具有二重效应,CK-MB与高浓度甲状腺激素分泌成正相关,与低浓度甲状腺激素则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阿尔兹海默症睡眠障碍患者120例,按随机原则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精神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及认知行为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疗效,试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可明显改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行为、精神症状,纠正睡眠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尿酸与心功能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331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223例,女108例,分别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甘油三酯(TG)、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依据尿酸水平将患者分为尿酸增高组和正常组。结果80例尿酸增高患者中,男性患者54例,发生心功能损害的比例为50%(27/54);女性患者26例,发生心功能损害的比例为42.31%(11/26),两组比较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70)。然而,在充分考虑性别因素后,分别比较男性和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尿酸增高组与尿酸正常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包括CK(P〈0.01)、CK-MB(P〈0.05)、LDH(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女性患者则未发现两组之间的心功能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尿酸增高患者尿酸水平与TC(r=-0.291,P〈0.05)和TTG(r=-0.367,P〈0.01)成负相关,尿酸正常患者其尿酸水平则与TC(r=0.175,P〈0.05)成正相关,与TTG未发现明显相关性(r=0.060,P=0.436)。结论高尿酸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心功能损害起着重要作用,以男性患者尤为显著,而对血脂的影响则可能起着双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射用甘露聚糖肽胸腔内注射在治疗肺叶切除术后持续肺漏气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44例患者进行1~3次胸腔内注射甘露聚糖肽,并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观察是否有复发及脓胸形式。结果:本组44例患者心理状态稳定,胸腔内注射后均未发生感染,分别随访2~10个月,无复发及脓胸形成。结论:注射用甘露聚糖肽胸腔内注射是目前治疗肺漏气的一种有效方法,且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