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方宇韬  沈红璋  张筱凤 《浙江医学》2021,43(21):2308-2310,2315
目的分析比较单纯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行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411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EPBD组(118例)和EST+EPBD组(293例),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包括胆道情况、术中取石情况,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胰腺炎、出血(术中出血和术后出血)、感染、术后穿孔、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一次净石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EPBD组机械碎石率明显高于EST+EP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EPBD组患者总出血、术中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EP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但联合EST会增加术后出血的发生率,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可能优于EST+EPBD。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11例因胆总管结石行EPBD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球囊扩张后是否出现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411例行EPBD治疗的患者中,29例(7.1%)发生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患者在球囊扩张直径≥1.2 cm占比(P=0.001)、乳头括约肌切开占比(P=0.002)及切开长度(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切开长度(OR=69.771, 95%CI: 7.544~645.296,P<0.001)是EPBD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球囊扩张直径≥1.2 cm(OR=0.192,95%CI:0.071~0.524,P=0.001)是EPBD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保护因素。结论乳头括约肌切开长度是EPBD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大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减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