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0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早期纤支镜吸痰对老年吸入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吸入性肺炎早期纤支镜吸痰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进行纤支镜吸痰27例为治疗组(A组),内科常规治疗组14例为对照组(B组),治疗后对呼吸频率、心率、肺部湿性哕音、胸片进行比较。结果:A组,呼吸频率、心率恢复正常,肺部湿性哕音消退,胸片恢复正常的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早期纤支镜吸痰对老年吸入性肺炎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惠者的管理与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了解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对高血压患者饮食,生活方式,运动,心理因素和药物等方面的指导与干预,使患者高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优势,使糖尿病患者得到连续性的健康教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方法以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为对象,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和规范化的护理指导。结果为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糖尿病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结论为了更好地控制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要求患者及家属和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1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干预组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嘱其合理饮食,按时服药,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血压监测,精神放松,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指导,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2组患者的遵医情况。结果干预组在以上各方面的遵医率均较对照组高(P〈0.01或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遵医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家庭健康教育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敖瑞兰  邹国云  丁桂兰 《中外医疗》2008,27(25):109-109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家庭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健康教育达标丰.方法 对40例哮喘患者采取集中或单一语言教育、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药物、饮食、运动、环境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也有王著性(P<0.01).结论 对哮喘缓解期患者采取家庭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哮喘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达标率得到了提高,并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电话回访之满意度调查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之满意度调查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8138例出院病人实施电话回访,收集病人及家属对医院的建议和意见,并对其进行满意度统计和分析,同时一边调查一边整改。结果:满意度由开始的较低(84.60%)逐步上升至较高(94.86%),提高了10.26%。结论:满意度调查有利于发现问题、改善医患关系、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发展社区卫生工作、制定有效整改政策和措施,这对医院的管理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61例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对照常规组和无创正压通气组两组,对照组为内科常规治疗组,无创正压通气组为内科常规治疗+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组,其中,对照组26例,无创正压通气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呼吸频率、心率的情况。结果:呼吸机治疗组患者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门诊输液室作为临床一线科室,由于患者多,护理量大,患者流动快,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隐患.我们对输液室座位进行编号,使输液室工作秩序井然,缩短了等候时间,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医患关系是医护人员在医疗实践中与患者之间产生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且特有的社会关系,它是构建和谐社会一根非常敏感的神经,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为了协调好医患关系,使双方不成为矛盾的对立面,维护医患利益,我院于2006年专门搭建了一座协调医患关系的桥梁一电话随访出院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对发现的36例不满意医疗服务及时予以沟通和协调,从而遏制事态的发展,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