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细胞通过自分泌促生长因子进行恶性增殖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因此,研究天然阻抑系统中肿瘤自分泌生长抑制物在肿瘤治疗方面显得极为重要.1987年,Wakefield等人报导A549细胞分泌相当高水平的非活性态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而生长良好,但激活的TCF-β是这种细胞很强的生长抑制因子.已知A549细胞为一种高分泌型细胞,采用~3H-TdR掺入法,本室发现A549细胞无血清萃取培养液(T1)能在体外不同程度地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其中对人肺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70%);对脑胶质瘤细胞及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37%和32%;对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及红白血病细胞的抑制率则分别为23%和8%;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蛔虫体腔液(ascaris body fluid,ABF)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小鼠宫颈癌细胞(U14)和小鼠腹水瘤细胞(S180)的细胞毒作用及其与浓度的关系。方法用6种不同浓度的ABF对B16细胞、U14细胞和S180细胞进行作用,采用四氮唑盐酶还原法(Microculture tetrazolium test,MTT)观察其细胞毒性。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蛔虫体腔液对上述三种肿瘤细胞均产生细胞毒作用。当浓度为1600mg/ml时,对S180细胞的细胞毒性为57.4%;对B16细胞的细胞毒性达59.6%;对U14细胞的细胞毒性达63.2%.表现出极显著的细胞毒作用。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蛔虫体腔液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且与浓度有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3.
用低剂量IL-2,同时加入人RBC诱导制备同种异体LAK细胞,可见LAK细胞的增殖明显和杀伤活性显著提高。用自制的复方白细胞介素2及LAK细胞组成LAK细胞联合复方白细胞介素2(LAK/IL-2Co.)过继免疫疗法和联合放疗、化疗的综合疗法,共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138例,疗效结果判定,单纯免疫疗法治疗组,无CR,PR30.3%,综合疗法治疗组CR+PR为58%,且副反应均较轻,本项应用研究结果是安全有效的,能作为抗肿瘤优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蛔虫感染期幼虫提取液对人肺上皮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蛔虫是危害地域最广、感染人数最多的病原生物之一 ,全球蛔虫感染者约 14亿 ,我国感染人数近全国人口的一半 ,遍及各省[1] 。蛔虫感染可造成变态反应、肠功能障碍等 ,并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本研究利用人蛔虫感染期幼虫提取液 ,对体外培养的人肺上皮细胞 (A549细胞 )进行干预 ,观察其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及其与浓度的关系 ,探讨蛔虫感染引起宿主病变的发病机制。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对江西省新建县农村社区小学生用双羟萘酸噻嘧啶驱虫 ,获取雌性成虫 ,解剖子宫收集受精蛔虫卵。A549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1…  相似文献   
5.
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人肺腺癌细胞(A549)无血清萃取培养上清液(ATI)。结果发现ATI在体外能明显抑制部分肿瘤细胞株DNA合成,尤以A549细胞及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明显(P<0.01和0.05)。且这一作用较为稳定,耐热,无种属特异性,提示ATI中含调节A549细胞生长的物质,对A549细胞的生长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蛔虫粗抗原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凋亡,以及白细胞介素(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分泌的影响。方法收集新鲜蛔虫虫体,制备蛔虫粗抗原。将A549细胞分别与低、中、高浓度的蛔虫粗抗原(蛋白浓度分别为25、125和500μg/ml)共培养,即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同时设A549细胞+培养液的阴性对照组和阿霉素阳性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ELISA和实时定量PCR(q PCR)分别检测作用1、18和24 h后A549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以及IL-6和TGF-β细胞因子水平和m RNA水平。结果 3个浓度的蛔虫粗抗原作用于细胞1、18和24 h后,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点的阴性对照组(P0.01)。其中,中浓度组作用18 h后细胞凋亡率最高,为(47.10±3.68)%。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中浓度组作用18 h后,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细胞比例下降,与阴性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相同作用时间下,A549细胞IL-6水平大多随蛔虫粗抗原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升高,TGF-β水平随着蛔虫粗抗原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无明显的变化趋势。q PCR结果显示,中浓度组A549细胞的IL-6和TGF-βm RNA水平在作用18 h后达到最高,分别为5.95±0.31和3.43±0.35,且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蛔虫粗抗原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并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其调节过程可能有IL-6和TGF-β的参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剂量雷公藤内酯醇对荷卵巢癌大鼠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将40只F344大鼠右腋窝接种F344大鼠卵巢上皮低分化腺癌细胞株细胞悬液,成瘤后随机分为5组:空白荷瘤组,顺铂组,0.1、0.05、0.025mg雷公藤内酯醇组,每组8只。上述5组大鼠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d,顺铂3mg/(kg·d),雷公藤内酯醇0.1、0.05、0.025mg/(kg·d),均隔天给药,连续10d。结果0.025、0.05、0.1mg雷公藤内酯醇组对大鼠卵巢癌皮下瘤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抑瘤率分别为27.85%、35.63%、49.34%;上述3组大鼠瘤重与空白荷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在体内具有抑制大鼠卵巢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区血运重建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作为较理想的细胞移植治疗的种子细胞来源,骨髓基质细胞(BMSC)日益受到重视。有研究证实给大鼠心肌缺血区进行自体骨髓细胞移植能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本研究初步观察了经颈动脉移植的BMSC在脑缺血区中的分布及对缺血区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1.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 g,参照文献[2]以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2.5-溴脱氧尿嘧陡(BrdU)标记的骨  相似文献   
9.
10.
胰蛋白酶在原代细胞制备中的灵活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胰蛋白酶消化组织块制备原代细胞的最佳浓度。方法:在37℃下,相同时间里不同浓度的胰蛋白酶消化等量的组织块,制备原代细胞,对获得的原代细胞细胞数、细胞成活率及细胞粘附性进行观察。结果:在同等条件下,0.125%胰蛋白酶为制备大多数种类原代细胞的较为理想的浓度。结论:在一定的温度及时间条件下,用0.25%的胰蛋白酶消化原代细胞得率较低,而0.125%胰蛋白酶消化的细胞得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