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对多巴胺能PC12细胞的特异性损伤。方法不同浓度的lactacystin(1、5、10、15和20μmol/L)分别处理多巴胺能PC12细胞和胶质瘤U251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50μmol/L的lactacystin处理U251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10、20μmol/L lactacystin处理PC12细胞,W estern B lot检测细胞内多泛素化蛋白含量;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selegiline(500μmol/L)和特异性酪氨酸羟化酶抑制剂-αMT(1 mmol/L)提前4 h预处理PC12细胞,再与10μmol/Llactacystin共同作用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 estern B lot检测多泛素化蛋白含量。结果Lactacystin呈剂量依赖性损伤多巴胺能PC12细胞,其对胶质瘤U251细胞无毒性作用,而且其毒性与细胞内多泛素化蛋白生成增加相关。用以增加细胞内多巴胺含量的selegiline和用以减少细胞内多巴胺含量的α-MT都导致lactacystin毒性增强。结论蛋白酶体功能障碍特异性损伤多巴胺能细胞,而其特征性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在其易感性中的作用复杂。  相似文献   
2.
手抖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现象。两只手抖个不停,吃饭、写字都受到严重影响,往往令老人们非常苦恼。医学上将这种抖动称为震颤。但并不是出现手抖就是帕金森病,也不是所有帕金森患者都会手抖,帕金森病的手抖应该符合静止性震颤的特点。震颤虽然表现为手的抖动,但病因多在大脑。引起双手震颤的原因有许多,我们需要先了解震颤的类型。震颤可分为生理性震颤和病理性震颤两大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人热休克蛋白40(HSP40)的2种同源物HDJ-1和HDJ-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人成神经细胞瘤细胞株(SK-N-SH)中的表达。方法 从流产胚胎脑组织中抽提总RNA,RT-PCR扩增HDJ-1和HDJ-2 c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后,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和pEGFP-N1质粒中。HDJ-1和HDJ-2基因测序结果与基因库登录序列比对,序列正确的重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SK-N-SH细胞,Western blot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HDJ-1和HDJ-2基因测序结果与基因库登录序列比对显示完全一致。Westernblot证实pcDNA3.1(+)/HDJ-1转染SK-N-SH细胞24h后有HDJ-1的过表达,至少持续72h;pEGFP-N1/HDJ-1和pEGFP-N1/HDJ-2转染的细胞有HDJ-1/GFP和HDJ-2/GFP融合蛋白的表达,至少持续72h。荧光显微镜观察到pEGFP-N1/HDJ-1和pEGFP-N1/HDJ-2转染的细胞中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论 本实验成功构建pcDNA3.1(+)/HDJ-1、pEGFP-N1/HDJ-1和pEGFP-N1/HDJ-2真核表达质粒,并在SK-N-SH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SK-N-SH细胞在受到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 )损伤时,细胞内热休克蛋白(HSPs)的表达。方法SK-N-SH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PP 制备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分别于培养24 h和48 h时,检测细胞存活率,选择合适的MPP 实验浓度。免疫印迹法(W estern b 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细胞内Hsp70、Hsp40(HD J-1和HD J-2)和Hsp90的变化。结果细胞存活率检测表明MPP 合适的实验浓度为10~500μmol/L。W estern b 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均显示250μmol/L MPP 处理24 h,细胞内Hsp70含量明显升高(P<0.05);MPP 处理48 h,Hsp70含量随MPP 浓度的升高而下降;Hsp40/HD J-1和Hsp90的变化趋势基本与Hsp70相同;而HD J-2在细胞内的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HSPs的含量在MPP 制备的PD细胞模型中,随MPP 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PACAP27抑制鱼藤酮诱导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27(PACAP27)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诱导分化后的PC12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鱼藤酮处理后,观察其形态改变;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法(AnnexinV)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经鱼藤酮处理24h后PC12细胞活性明显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PACAP27(10-12~10-7mol·L-1)对鱼藤酮诱导的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鱼藤酮处理组(250nmol·L-1)相比,PACAP27保护组(10-8mol·L-1)AnnexinV和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呈双阳性的晚期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PACAP27可明显减少凋亡细胞的比值,提高细胞的生存率(P<0.01);而PACAP/VIPⅠ型受体拮抗剂PACAP627可逆转这一效应。结论PACAP27可通过PAC1受体介导对鱼藤酮诱导的细胞凋亡进行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对脑梗死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探索马来酸桂哌齐特大鼠实验的适合剂量。方法随机法把SD大鼠分为不同剂量马来酸桂哌齐特给药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马来酸桂哌齐特及生理盐水干预5d后,以改良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脑梗死模型,并行行为学评定和头颅DWI检测;观察术后24h、72h和术后14d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结果模型大鼠术侧大脑皮层和基底节区均出现DWI高信号;术后24h各组大鼠偏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和14d各组间偏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3.0 mg.kg-1组与6.0 mg.kg-1组评分值均降低,但此二组间评分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可能改善大脑中动脉阻塞脑梗死模型大鼠的偏瘫症状;3.0 mg.kg-1可能是经济有效的实验剂量。  相似文献   
7.
自1817年英国James Parkinson医生首先报道帕金森病(PD)以来,PD作为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因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而倍受关注,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其患病率和发病率在全球呈现明显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pMCAO)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1马来酸桂哌齐特组(pMCAO模型大鼠,n=57。尾静脉注射马来酸桂哌齐特3.0 mg·kg-1,×5d);2对照组(pMCAO模型大鼠,n=57。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 mL,×5 d);3假手术组(不插线栓,n=50。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 mL,×5 d);4正常组(n=3,不做任何处理)。应用TTC染色法测定梗死体积,蛋白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时间点(术后3、6、24、48和72 h)缺血半暗带区ERK蛋白的表达。结果马来酸桂哌齐特组与对照组比较,梗死体积减少17.91%(P=0.001)。马来酸桂哌齐特组缺血半暗带pERK1/2表达于3 h开始增加,24 h达高峰[为正常的(5.75±0.70)倍]后逐渐降低,72 h仍为正常的(2.89±0.51)倍,各时间点与正常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6、24和48 h 3个时间点,马来酸桂哌齐特组缺血半暗带内pERK1/2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pERK的免疫组化检测示马来酸桂哌齐特预处理能上调缺血半暗带区内ERK磷酸化表达(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预处理可减少脑梗死体积,并能上调缺血半暗带区的ERK磷酸化表达;参与MAPK信号通路、上调缺血半暗带区内ERK磷酸化的表达,可能是其保护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鱼藤酮 (rotenone)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神经生长因子 (NGF)将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模型 ,经不同浓度的鱼藤酮处理 ,观察细胞形态改变 ,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 ,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法(Annexin V)检测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α synuclein、硫磺素T(thioflavinT)染色研究细胞内蛋白聚集情况。结果 经鱼藤酮处理 2 4h后PC12细胞突起样结构消失 ,细胞体积变小、形态变圆 ;随着鱼藤酮浓度或作用时间增加 ,细胞活性进一步下降 ,呈量效和时效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 ,细胞活力在浓度为 10nmol/L鱼藤酮作用 2 4h时即出现明显下降 ,吸光度A570 值为 0 4 15± 0 0 13(P <0 0 5 ) ;可见Annexin V呈阳性的早期凋亡细胞 ;凋亡率在 5nmol/L为 7 35 %± 0 5 2 % (P <0 0 5 ) ,在 10nmol/L为 13 30 %± 1 80 % (P <0 0 1) ;细胞内出现α synuclein和硫磺素T双标染色呈阳性的蛋白聚集。结论 鱼藤酮在体外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毒性作用 ,可诱导出现细胞凋亡并出现类包涵体 ,表明鱼藤酮可能通过影响α synuclein的代谢而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AMPA)受体各亚型在帕金森病(PD)及异动症[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大鼠模型纹状体中亚细胞分布的变化。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6-OHDA)制备PD大鼠模型,向PD大鼠腹腔注射左旋多巴建立LID大鼠模型。引入受体蛋白质交联方法,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纹状体神经元AMPA受体各亚型在细胞表面和细胞内池不同部位含量变化。结果在PD大鼠纹状体中,AMPA受体各亚型均未发生亚细胞分布改变;慢性左旋多巴刺激诱导大鼠LID对其纹状体AMPA总蛋白以及在细胞表面和细胞内池的分布无明显影响。结论 AMPA受体分布变化对PD或LID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