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2.
目的 总结成人鞍区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7月收治的1例成年鞍区占位的手术及治疗过程。结果 行经鼻蝶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术后第4天出现头痛症状,经CT检查证实肿瘤在术后1周内复发且肿瘤体积明显大于术前。术后病理报告显示肿瘤Ki-67(+),高达80%,仅提示鞍区恶性肿瘤;在术后第24天做出AT/RT(成人变异性)、INI-1缺失的病理诊断。结论 成人鞍区AT/RT为神经外科罕见疾病,临床及影像检查均无特异性,具有恶性程度高、术后生存期短等特点,目前尚未引起国内神经外科同道及病理学专家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D-Slicer辅助定位下微创软通道置管外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5月—2018年5月行微创软通道置管外引流术治疗的,出血量在30~60 m L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2例。依据确定脑血肿体表穿刺点的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3D-Slicer辅助定位组(3D-Slicer定位组)和CT定位组(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比两组患者脑血肿穿刺满意率、尿激酶冲洗次数、术后1 d、3 d血肿清除率、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3DSlicer定位组患者的血肿穿刺满意率、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尿激酶冲洗次数及拔管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再出血及颅内感染方面并发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术后3个月时,3D-Slicer定位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3D-Slicer可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软通道置管血肿引流手术,提供更加精准的体表定位;并可在术后较短时间内彻底引流血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血浆中CLDN-7基因的甲基化状况及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PCR、亚硫酸氢盐测序PCR(BSP)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方法,检测56例脑胶质瘤血清标本中CLDN-7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分析其甲基化程度、蛋白表达和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胶质瘤患者血清中CLDN-7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35.3%(18/51),按WHO病理分级,其中低级别(Ⅰ~Ⅱ级)组胶质瘤中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25.0%(9/36)低于高级别(Ⅲ~IV级)组甲基化率60.0%(9/15),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别(P〈0.05);甲基化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5.6%(10/18),未甲基化的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4.8%(28/33)。结论 CLDN-7基因启动子区CpG岛中存在甲基化现象,与脑胶质瘤发生有关;基因的甲基化率与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颅脑外伤精神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4例颅脑外伤后出现精神障碍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西医结合加高压氧治疗组,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加高压氧治疗组比西药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比单纯西药治疗组的疗效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加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提高颅脑外伤精神障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个体化手术方式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年龄、血肿大小、意识情况及发病到手术的时间等,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显微手术和锥颅置管外引流术.结果 10例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8例患者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4例患者采用锥颅置管外引流术.术后随访半年,死亡1例,存活的患者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进行预后评价,Ⅰ级7例、Ⅱ级10例、Ⅲ级10例、Ⅳ级3例、V级1例.结论 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针对性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个体化手术方式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年龄、血肿大小、意识情况及发病到手术的时间等,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显微手术和锥颅置管外引流术。结果 10例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8例患者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4例患者采用锥颅置管外引流术。术后随访半年,死亡1例,存活的患者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进行预后评价,Ⅰ级7例、Ⅱ级10例、Ⅲ级10例、Ⅳ级3例、Ⅴ级1例。结论 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针对性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