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中医药内外合治膝骨关节炎的用药特色。方法基于临床数据挖掘技术,即采取复杂网络技术和关联规则,对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膝骨关节炎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采用中医外治法进行分组,对每组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型、常用中药和外用药进行分类整理,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两组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共1588例,其中内外合治843例(占53.1%),单纯内治745例(占46.9%)。中药处方中以清热解毒、健脾化湿、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四类药为主,外治法以中药外敷为主,常用有芙蓉膏和消瘀接骨散。与治疗前相比,单纯内治和内外合治组均能降低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P0.05或P0.01);与单纯内治组相比,内外合治组降低补体C3、补体C4、Ig G、ESR、hs-CRP水平,以及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方面优于单纯内治组(P0.05或P0.01)。结论膝骨关节炎的内服药物以清热解毒、健脾化湿、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四类药为主,外用药以芙蓉膏和消瘀接骨散为主。内外合治组在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免疫反应,以及上调自由基清除剂SOD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内治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应用健脾化湿清热通络药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对患者血小板参数及炎症指标、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优化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整理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录入的101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资料。采用SPSS 21.0软件和SPSS Clementine 11.1软件分析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情况并对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1)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药物分为4大类:健脾利湿药、祛风除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2)健脾化湿清热通络药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后,患者血小板参数及炎症指标、免疫指标均有所改善。(3)中药与实验室指标关联分析发现,鸡血藤、陈皮、伸筋草、豨莶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黄芩与血小板参数相关。(4)当欧式距离为20时,可将药物分为3大类。第1类:含桃仁、红花、丹参、陈皮、薏苡仁、威灵仙、茯苓、山药、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泽泻、豨莶草12味药。第2类:含独活、伸筋草、鸡血藤3味药。第3类:含黄柏、知母、黄芩、桑寄生、川芎5味药。结论健脾化湿清热通络药可改善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可降低患者的炎症指标及调节其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关联规则技术分析新风胶囊(XFC)联合五味温通除痹胶囊(WWT)对类风湿关节炎(RA)寒湿证患者感受(SPP)及免疫炎症和凝血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3月风湿科住院RA寒湿证患者120例,填写患者感受量表:RA患者症状积分、RA寒湿证证候积分、疾病活动指数28评分(DAS28)、视觉模拟量表(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表(SF-36).使用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观察XFC+WWT对SPP及免疫炎症及凝血纤溶指标的影响.结果:①常模组相比,120例RA寒湿组患者SPP的SAS、SDS、VAS、DAS28、脾虚湿盛证积分和寒湿证积分升高(P<0.05),SF-36量表中的健康状况(GH)、生理职能(RP)、生理机能(PF)、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精力(VT)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寒湿证积分与血小板(PLT)、D-二聚体(D-D)呈正相关,脾虚湿盛证积分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呈正相关,RA症状积分与类风湿因子(RF)呈负相关,SAS与补体C4呈正相关、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AB)呈负相关,SDS与ESR呈正相关,VAS与补体C4呈负相关,RP与D-D呈正相关,GH与RF呈负相关,PF与CCP-AB呈正相关,SF-36量表中的躯体疼痛(BP)与补体C3呈负相关,MH与免疫球蛋白G(IgG)呈负相关,SF与凝血酶原时间(PT)呈正相关,PF与PLT正相关(P<0.05).②与治疗前相比,RA寒湿痹阻证患者治疗后寒湿证积分、脾虚湿盛证积分、SAS、SDS、VAS、ESR、CRP、补体C3、补体C4、PLT、纤维蛋白原(FBG)和D-D显著降低(P<0.05),RP、PF、SF、BP、RE、MH和凝血酶时间(TT)显著升高(P<0.05).③关联规则结果显示,XFC+WWT与SPP、免疫炎症及凝血纤溶指标的改善的支持度均大于45%,置信度均大于60%,提升度均大于1,有强关联性.结论:RA寒湿痹阻证患者SPP存在异常,且与免疫炎症及凝血纤溶指标具有相关性,XFC联合WWT能改善RA寒湿证患者的免疫炎症及纤溶凝血指标指标,显著改善RA寒湿痹阻患者的SPP,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统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情况,分析中药间的相互关系,探索配方颗粒剂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安庆市中医院和亳州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服用中药配方颗粒治疗的COPD患者病例资料,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核心药物处方及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统计分析配方颗粒的使用情况及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1718个中药处方,经统计共使用配方颗粒281味,药物使用总频数18218次,常用药物分类为:药味以甘、苦、辛居多,药性以温性较多,其次为寒、平,归经多归肺、脾、心、胃经.关联分析得到二项关联规则16项,涉及药物16味;三项关联规则69项,涉及药物共17味.复杂网络图显示浙贝母、麦冬、茯苓、桔梗、桑白皮、紫菀、姜半夏、党参等26味核心药物.聚类分析挖掘出4个聚类方.结论:中药配方颗粒治疗COPD重视清肺止咳、燥湿祛痰、降气平喘,久病肺脾肾亏虚,当重视补益肺脾肾等脏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五味温通除痹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寒湿证患者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整理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类风湿关节炎寒湿证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使用五味温通除痹胶囊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五味温通除痹胶囊+中药)73例,对照组(单纯中药)317例。分析患者的免疫及炎症指标。结果:①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2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均降低(P<0.05);而治疗组在改善hs-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免疫球蛋白M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③关联规则分析显示,hs-CRP、RF、补体C3等指标的改善均与五味温通除痹胶囊有较强关联,且联合丹参、桂枝等中药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纯中成药。结论:五味温通除痹胶囊能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寒湿证患者免疫炎症指标,且联合中药内服与指标的改善存在明显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关联规则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采用健脾类中药改善患者的免疫指标,为优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整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5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资料,采用SPSS 17.0、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和Aprior模块分析健脾类药物与免疫炎症指标变化的关系。研究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补体C3(C3)、补体C4(C4)五项指标和健脾类药物常用的五味:茯苓、薏苡仁、山药、陈皮、泽泻。结果 (1)健脾化湿类中药使用率均高于50%;设关联规则置信度为70%,支持度为20%并提取值与指标关联较高的前五味中药,即茯苓、薏苡仁、山药、陈皮、泽泻;(2)这五味中药与免疫指标置信度均高于70%,支持度均高于20%,且与Ig G、C3、C4置信度、支持度较高。结论 采用的健脾化湿类中药能较好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8.
9.
忻凌 《医学信息》2009,22(5):589-590
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中医诊疗中所起到的作用逐渐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本文根据中医四诊的一般过程,引入基于案例推理(CBR)技术,克服中医辨证论治在收集外部信息时不准确的缺陷,提高诊断过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挖掘与总结周宜轩教授临床辨治高血压病的诊疗规律及学术思想。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周教授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49例,208诊次,将其初诊数据录入数据库,进行名词标准化,对其临床证候、治法、方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9例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证候出现频次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湿中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等。方剂多为参苓白术散、补阳还五汤、生脉散、天麻钩藤饮、六味地黄丸等加减。用药频次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炙黄芪、佛手、川芎、丹参、当归、山萸肉、白芍、赤芍、炒白术、酸枣仁、枳壳、薏苡仁、党参、合欢皮、水蛭。结论高血压病是本虚标实证,临床以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瘀血、痰浊为标。周教授善于用益气、养阴、理气、化痰、活血、安神法治疗高血压病,体现了周教授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