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增殖和血管增殖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5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的COX-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的表达.结果 55例CA患者中31例(56.4%)为COX-2阳性,24例(43.6%)阴性,正常对照组20例均为阴性.CA患者均为PCNA阳性,正常对照组10例PCNA阳性.COX-2阳性组PI值明显高于COX-2阴性和正常对照组(P<0.05).55例CA患者中,VEGF阳性46(83.6%)例,阴性9(16.4%)例;正常对照组中VEGF阳性6(30%)例,阴性14(70%)例.CA组织中COX-2与VEGF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COX-2阳性患者的MVD值为(30.77±5.64),明显高于COX-2阴性者(P<0.05). 结论 COX-2在CA皮损表达显著增高,且可能通过影响血管增生而对其细胞增殖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究脂肪移植治疗2,4- 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模型小鼠的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DNCB 复制ACD小鼠模型,随机分成A(脂肪移植治疗组)、B(假手术治疗组)、C(药物治疗组)、D 组(自然修复组),观察脂肪移植对ACD 小鼠的治疗效果。2 周后处死小鼠,取背部皮损处全层皮肤组织,苏木精- 伊红染色法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皮肤组织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皮损中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结果A、C 组可以观察到表皮厚度恢复正常,角质层变薄;B、D 组无明显改变。RT-PCR 检测发现A、C组皮肤组织中IL-10 和IL-17 mRNA 水平低于D 组,IFN-γ mRNA 较D 组升高(p <0.05),而B 与D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脂肪移植可降低皮损中IL-10 和IL-17 的表达,促进IFN-γ产生,减轻皮损炎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3(AQP3)与人皮肤自然衰老的关系.方法 收集55例整形外科手术患者非曝光部位皮肤标本,根据年龄分为3组:青年组(<20岁)、中年组(30~45岁)和老年组(>55岁),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每例皮肤组织中AQP3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分析不同年龄组之间AQP3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老年组皮肤中AQP3 mKNA、蛋白的表达量较青年组和中年组均显著性减少(P<0.01).结论 AQP3的表达下调可能是导致皮肤自然衰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十年来主要使用抗疱疹病毒药物阿昔洛韦(Acyclovir)进行治疗,但其口服生物利用率低,仅为15%,且每天口服达5次之多。“盐酸万乃洛韦”(ValaciclovirHydrochloride)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疗法联合微波与单独使用ALA—PDT疗法和单独使用微波疗法治疗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96例尖锐湿疣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每组32例,联合组:采用ALA—PDT疗法联合微波治疗,ALA—PDT组:给予ALA—PDT疗法;微波治疗组:给予微波治疗,比较各组治疗3个月后疗效。结果ALA—PDT组治疗有效率[59.4%(19/32)]低于微波治疗组[75.0%(24/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ALA—PDT组复发率[31.8%(7/22)]低于微波治疗组[65.6%(21/32),χ2=5.97,P〈0.05];ALA—PDT联合微波治疗CA3个月后痊愈率、有效率及复发率[90.6%(29/32)、96.9%(31/32)、9.4%(3/32)]优于单用微波治疗组[34.4%(11/32)、75.0%(24/32)、65.6%(21/32)]及单用ALA—PDT治疗组[46.9%(15/32)、59.4%(19/32)、31.8%(7/22),χ2=21.60,14.25,4.65,13.17,21.60,4.35,P〈0.05或P〈0.01]。结论联合组治疗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确切,复发率较低,其疗效优于ALA—PDT组和微波治疗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臭氧水疗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样小鼠的疗效。方法 DNCB诱导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样小鼠模型40只,随机分成A组(臭氧水疗组),B组(药物治疗组),C组(纯净水治疗组),D组(自然恢复组)。A、B、C三组皮损处分别予以臭氧水疗、外用药物、纯净水治疗,连续治疗2周,D组不做任何处理。2周后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的皮肤组织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小鼠皮肤棘层的变化;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皮损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表达水平。结果 A组及B组较C组及D组小鼠的搔抓症状及皮炎表现好转,皮损处病理结果与电镜下超微结构明显改善。A组及B组小鼠皮损中IL-10、IL-17 m RNA水平明显低于C组和D组,IFN-γm RNA水平较C组及D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水疗对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样小鼠有明显疗效,可能通过调控T细胞间的平衡及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以明确其在恶性黑素瘤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恶性黑素瘤和20例色素痣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COX-2与HIF-1α的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40例黑素瘤患者中33例(82.5%)COX-2(+),高于对照组(15%)(P<0.01)。黑素瘤患者中35例(87.5%)HIF-1α(+),高于对照组(10%)(P<0.01)。恶性黑素瘤患者组织中COX-2与HIF-1α表达存在正相关(r=0.324,P<0.05)。恶性黑素瘤HIF-1α表达在年龄、性别和部位分组中,差异不显著(P>0.05)。而恶性黑素瘤患者中病理分期高,且有淋巴结转移者则HIF-1α阳性率高(P<0.05)。结论 HIF-1α参与恶性黑素瘤的进展,可能与COX-2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用0.5%2,4二硝基氯苯(DNCB)制备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4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复方氟米松软膏)、治对照组(地塞米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冷霜)。除空白对照组外,余三组在小鼠背部均匀涂抹实验药物,2次/d,连续2周。观察各组干预后皮肤组织病理及组织IL-4水平。结果复方氟米松治疗组小鼠较对照组皮损处角质层明显变薄,表皮厚度恢复正常;炎症细胞明显减少,IL-4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具有一定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局部皮损炎性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9.
有研究认为 T 细胞亚群( Th1和Th2)功能失调与荨麻疹的发生发展有关。1盐酸非索非那定为新型 H1受体拮抗剂,本研究测定其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白介素8(IL-8)和总IgE水平的影响,对其机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均来自湖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男39例,女37例,平均年龄28.9±16.4岁。病程在6周以上,每周至少2次或2 d症状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24 h;近1周内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排除严重心、肺、脑、肝、肾等器官或系统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臭氧水疗对头皮脂溢性皮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120 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60 例)使用臭氧水疗和对照组(60 例)外用2% 酮康唑洗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 复发率和皮脂水平。结果 两组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下降趋势较对照 组更明显;两组在2、4 周时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 皮脂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臭氧水疗能提高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