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SANT患者的MRI资料,总结其影像特征.10例均行MR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其中7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双回波同反相位磁共振成像(IP/OP).结果 (1)单发9例,均为类圆形肿块,4例(44.4%)见假包膜;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低信号8例(88.9%),不均匀稍高信号1例(11.1%);动态增强扫描均为向心性、渐进性强化,其中辐条轮状强化7例(77.8%),明显结节样强化2例(22.2%),延迟期呈等或高信号,内均见裂隙;7例DWI检查中,低信号6例(85.7%),等信号1例(14.3%);病灶内出血2例(22.2%),均未见坏死囊变.(2)多发1例,表现为脾内弥漫分布的类圆形小结节(>10个),T1WI均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渐进性强化.结论 单发脾SANT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特别是病灶周围假包膜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多发SANT与脾脏其他脉管性肿瘤鉴别困难.  相似文献   
2.
基底节是除端脑之外,最大、最重要的灰质核团.许多神经和精神疾病都伴随着基底节功能和(或)结构的异常.MRI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非侵袭性地研究活体人脑基底节的形态学特征和变化.近年来,随着软硬件的进步,高场MR设备不仅能够清晰地显示基底节的精细解剖结构,在计算机辅助下还能实现对基底节的形态模拟和体积测量.现埘近年基于MRI的基底节体积测量及其与疾病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以对其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结构改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基于磁共振图像的体积测量技术测量正常成人的纹状体体积,探讨国人纹状体随年龄退化的规律,以及男女两性和左右侧纹状体的体积差异.方法:年龄跨度在18至70岁的健康成人100例,运用磁共振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获得全脑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图像,使用Mricro软件在结构像上人工勾划尾状核和壳核的边界,计算出双侧尾状核和壳核的体积.结果:健康成人双侧尾状核体积为(8.42±0.88 )cm~3,两侧壳核体积为(8.90±0.89)cm~3.尾状核(r=-0.727,P<0.001)和壳核(r=-0.709,P<0.001)的体积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小,平均每年缩小约0.52%和0.50%.男女性之间的尾状核和壳核体积均未发现显著差异.男性纹状体体积每年减少约0.55%,女性每年减少约0.48%.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左侧尾状核(t=4.43,P<0.001)和壳核(t=4.88,P<0.001)体积均较右侧大.结论:成人纹状体体积随着年龄增长而缩小.男女性之间的纹状体平均体积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男性纹状体较女性退化稍快.纹状体的体积分布存在左侧优势的特性,左侧纹状体体积比右侧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总结头颈部髓外浆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对5例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头颈部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肿瘤位于鼻腔2例,鼻咽部2例,上颌窦1例,扫肿块密度均略高于肌肉均表现为软组织肿块或黏膜增厚影,CT平扫,增强扫描呈中等或明显均匀强化,周围未见淋巴结肿大,骨质破坏不明显。两例鼻腔病变误诊为鼻息肉,1例鼻咽部病变误诊为鼻咽癌,1例上颌窦病变误诊为上颌窦癌。结论 CT和MRI能清楚地显示病变的位置和侵润的范围;对于早期发现,指导手术,疗效观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立忠  陈晓黎  徐敬峰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3):341-342,F0003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MRI表现特点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以提高鞍区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6例MRI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与病理类型的关系;并总结与其他鞍区肿瘤的鉴别要点。结果 16例鞍区脑膜瘤中,病灶位于鞍旁9例,鞍结节5例,鞍隔2例;上皮型10例,过渡型3例,纤维型2例,血管瘤型1例;T2WI示2例纤维型呈稍低信号,3例上皮型呈等信号,其余均呈稍高信号;大多数均匀强化,并见脑膜尾征。结论尽管鞍区脑膜瘤具有典型MRI信号特征,信号特点与病理类型也有一定关系,但仍需与鞍区其他肿瘤进行有效鉴别。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诱发的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特点,为此类疾病的早期正确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7例糖皮质激素诱发的肺部隐球菌病的CT图像,通过对病变位置、范围,结节分布、大小,肺部实变,磨玻璃影,空洞,淋巴结和胸腔积液等征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皮质激素诱发的肺部隐球菌病最常见的CT征象是肺部的多发结节7例,通常是双侧分布5例,多以两肺下叶胸膜下多见5例,大部分结节边界清楚和光整,对于结节来说,晕症3例和空洞3例比血管纠集1例更常见。淋巴结增大3例也更常出现。肺实变2例、胸膜改变2例,团块影1例和磨玻璃改变1例较少出现。结论多发结节是糖皮质激素导致免疫抑制肺隐球菌病最具特征的CT表现,通常位于双侧,以下叶胸膜下多见,直径通常较小,边界清楚,伴有晕症及空洞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脏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CT和MRI特点。方法收集我院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肝脏转移性GIST的CT和MRI图像共17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病灶多发的6例,单发的11例,单发病灶的平均直径约4.65cm。15例病灶发生坏死,8例病灶出现出血,1例病灶内钙化。增强扫描13例病灶周边实性部分动脉期明显强化,4例静脉期强化为主。10例可见肿瘤边缘粗大血管供血。结论肝脏转移性GIST单发相对比较多见,病灶容易发生坏死出血,病灶实性部分有粗大的供血动脉,动脉期明显强化,密度或信号高于肝实质,延迟期强化减退,密度或信号低于肝实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