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目的了解殡仪场所内的消毒卫生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实施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采样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殡仪场所卫生消毒管理及质量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相关因素。结果殡仪职工普遍卫生防护意识差、消毒卫生知识缺乏,殡仪场所细菌污染严重,配备的消毒设备不足,消毒效果较差。结论国内殡仪场所卫生消毒工作缺乏有效管理,卫生状况堪忧,应改善消毒硬件设施,提高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5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行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史。对照组患者进行最佳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最佳支持治疗基础上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进行治疗。评价疗效、生存期及观察药物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CEA、CYFRA21-1、VEGF、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主要毒副作用为高血压、骨髓抑制、乏力、手足综合征、蛋白尿等反应。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轻,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INFα-2b)单药治疗及恩替卡韦(ETV)与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治疗拉米夫定(LAM)与
ADV联合治疗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月LAM与ADV联合治疗
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1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INFα-2b 5×106,每周3次;B组ETV(0.5 mg,1次/d)与ADV
(10 mg,1 次/d)联合应用。所有病例治疗48 周为观察终点。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和HBeAg,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HBV DNA水平,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病毒耐药基因。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
果治疗48 周,A组与B 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中位数均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2.06±1.15log10 拷贝/ml 与1.77±
1.28log10 拷贝/ml;A组与B组血清病毒学应答率、血清学应答率、生化学应答率分别为:48.15%(39/81)与53.75%(43/80)、
61.70%(50/81)与53.75%(43/80)、49.38%(40/81)与60.00%(48/80),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耐药变异率分
别为30.95%(13/42)与64.86%(2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M联合ADV治疗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选择改用INF或改用ETV与ADV联合治疗,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若患者无干扰素禁忌证,尽可能选择干扰素治疗。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和射频消融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8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肝动脉化疗栓塞组),各90例,记录不同阶段血清AFP、CA 19-9值、生存时间及18个月后复发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2组术后7d、12d、18d不同阶段AFP、CA19-9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阶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18.9%)显著低于对照组(32.2%)(P<0.05);观察组不同阶段平均生存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减少残余病灶、复发情况等,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近年来PNET的报道逐渐增加,但鞍区PNET报道不多,临床及病理医师对其认识较少。本院2012年2月收治了1例鞍区PNE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凝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三联组患者(n=50)采用血凝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二联组患者(n=40)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评估血清VEGF水平和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的变化情况;术后常规随访,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三联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高于二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均为Ⅰ~Ⅱ级,且在发热、恶心呕吐、胸痛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联组治疗第14天、治疗后7 d和治疗后14 d的血清VEGF水平均低于二联组,三联组治疗后7 d和治疗后14 d的Karnofsky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
胃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有报道发病率为(1~2)/100万[1]。本院2012年6月收治1例胃间质瘤肝转移患者,自发现至今已生存9年多。患者男,49岁。患者于2003年5月因黑便发现胃部占位,即行胃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胃间质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