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应用日趋广泛。采用PCA技术达到术后镇痛,能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手术区的血运。本文拟比较静脉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IA与PCEA)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改良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上肢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在基层医院被广泛应用。臂丛神经阻滞的入路很多,临床上采用的传统方法有三种:肌间沟法、锁骨上法和腋路法。肌间沟法和腋路法易出现阻滞不全,锁骨上法虽阻滞完善但易出现气胸等并发症。自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改良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即经中斜角肌下端外缘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良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ASAI-II级,年龄18~45岁,上肢手术病人150例,随机分成改良组,肌间沟组和锁骨上组,每组50例。三组病人均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克、阿托品0.5毫克。臂丛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的ASAⅠ~Ⅱ级择期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和椎管内麻醉组(B组),采用MMSE量表对比评估两组患者术后3h、6h、1d、3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结果手术后3h、6h、1d、3d各组MMSE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h、6hA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B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后3h、6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33.33%、20.00%,B组为15.56%、4.44%,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患者术后早期MMSE评分下降较硬膜外麻醉者显著,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者。  相似文献   
4.
徐乃成 《当代医学》2008,(17):137-138
目的 探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的ASA Ⅰ-Ⅱ级择期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和椎管内麻醉组(B组),采用MMSE量表对比评估两组患者术后3h、6h、1d、3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结果 手术后3h、6h、1d、3d各组MMSE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h、6h A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B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后3h、6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33.33%、20.00%,B组为15.56%、4.44%,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患者术后早期MMSE评分下降较硬膜外麻醉者显著,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者.  相似文献   
5.
小儿手及前臂手术的麻醉常规选择臂丛神经阻滞加静脉辅助麻醉完成。以往多用氯胺酮、r OH丁酸钠、杜冷丁 异丙嗪合剂作为辅助麻醉用药 ,这些药物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较多 ,而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短效的静脉麻醉药 ,本文将其作为小儿臂丛麻醉的辅助用药收到了满意效果。1 材料与方法选择 30例ASAI级 ,年龄在 3~ 7岁 ,拟行手或前臂择期手术的小儿 ,手术时限少于两小时。术前 30分钟肌注阿托品 0 0 1mg·kg-1,在抢救设施完备的手术室内 ,用 (HewlettPackard)监护仪连续监测ECGⅡ导、HR、BP、SPO2 ,开放静脉以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无痛人流手术的早孕者7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35例(应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对照组35例(应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观察麻醉效果和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麻醉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呼吸抑制,HR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患者的活动观察组少于对照组;MAP值下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麻醉效果满意率为97.14%(34/35),对照组为85.71%(30/3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异丙酚用量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结论: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短效、起效和作用消失均快、恢复迅速的麻醉性镇痛药,副作用较芬太尼小,在联合异丙酚小剂量辅助镇痛时,肌僵、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极低,用药安全,且麻醉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自1972年以来,我们先后收治了以血清钾降低为特点,以发作性、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40例.根据观察似有季节性、流行性,我们拟称:流行性低血钾性瘫痪.现将40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一、流行季节本组病人均集中发生于4~9月份,尤以5~6月为多.其中5月份9例(22.5%),6月份22例(55%),可见有季节性、流行性.  相似文献   
8.
小儿手及前臂的麻醉常规臂丛神经阻滞加静脉辅助麻醉完成,以往多用氯胺酮、r-0H丁酸钠、杜冷丁-异丙嗪合剂作为辅助麻醉用药,这些药物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较多,而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短效的静脉麻醉剂,本文将其作为小儿臂丛麻醉的辅助用药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小儿手及前臂的麻醉常规臂丛神经阻滞加静脉辅助麻醉完成,以往多用氯胺酮、r-OH丁酸钠、杜冷丁-异丙嗪合剂作为辅助麻醉用药,这些药物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较多,而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短效的静脉麻醉剂,本文将其作为小儿臂丛麻醉的辅助用药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维拉帕米和/或吗啡用于臂丛阻滞辅助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和/或吗啡用于臂丛阻滞辅助镇痛效应.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上肢择期手术成年患者48例,随机分为四组:Ⅰ组(对照组)应用1%利多卡因溶液;Ⅱ组(吗啡组)应用含有吗啡5mg的1%利多卡因溶液;Ⅲ组(维拉帕米组)应用含有维拉帕米5mg的1%利多卡因溶液;Ⅳ组(吗啡和维拉帕米组)应用含有维拉帕米5mg和吗啡5mg的1%利多卡因溶液.每位患者均接受1%利多卡因40ml(内含5μg/ml肾上腺素)腋路臂丛阻滞.结果:四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术后各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无显著性差异(P>0.05);臂丛阻滞液中应用吗啡的患者术后镇痛维持时间明显延长(P<0.01),而应用维拉帕米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延长(P<0.05).结论:臂丛阻滞液中应用吗啡能增加术后镇痛维持时间,而应用维拉帕米能延长麻醉维持时间,但对术后镇痛无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