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玉娜  吴华  方平 《疑难病杂志》2003,2(3):139-140
目的 探讨ITP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 ,提出预防感染的相关措施。方法 对 6 7例ITP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 ,对患者感染部位、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情况、住院天数、使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情况进行评估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感染以呼吸系统最多 ,其次为泌尿道感染 ;年龄大、合并糖尿病、住院天数长 (>4周 )、应用激素量大与感染发生呈正相关 ,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P值分别 >0 .0 5、<0 .0 5、<0 .0 5、<0 .0 5 ) ,OR值分别约 1.385、9.16 9、8.90 0、18.6 6 7。结论 应用激素量大、合并糖尿病、住院天数长 (>4周 )是ITP患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其中应用激素量大最为重要 ,合并糖尿病次之 ;必须控制易患因素 ,有效地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逐渐增量注射阿霉素(ADR)对兔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动态变化的影响,籍以了解ADR对心脏毒性的量效关系.方法 将新西兰兔18只,随机分成阿霉素(ADR)组(10只)和对照组(8只).ADR组每周从兔耳静脉注射ADR 1次(2mg/kg,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mg/ml),共6次.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分别在第1、28、35、42天(ADR累积量为0、8、10、12 mg/kg)抽血检测cTnT.结果 当阿霉素的累积达到10mg/kg后,cTnT明显升高,且与ADR的累积量正相关(P<0.005,r=0.79).结论 动态检测血清cTnT的变化可以反映阿霉素对心脏毒性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VX2乳腺癌兔的阿霉素致心脏毒性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VX2乳腺癌兔的阿霉素致的心脏毒性模型。方法先建立兔VX2乳腺癌模型。2周后,将接种VX2乳腺癌成功模型兔随机分为阿霉素(ADR)组和对照组,阿霉素组10只,雌雄各5只,对照组8只,雌雄各4只。ADR组,每周1次于兔耳缘静脉注射ADR(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mg/ml)2mg/kg,共6次。对照组,每周1次于耳缘静脉推注生理盐水每次2ml/kg,共6次。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并作心脏和肿块的病理切片,观察其组织学变化,记录动物的生存时间。结果模型成功率为90%,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霉素组的心脏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有心肌病变,病理学结果证实符合心肌病样改变,肿块经病理检验证实为鳞状细胞癌。结论成功建立了VX2乳腺癌兔的阿霉素致心脏毒性模型,它将为临床研究提供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怀柔区1993~2006年围产儿死亡监测与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怀柔区围产儿死亡变化规律及各项干预措施的科学性、有效性。方法:对1993~2007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连续监测,进行动态数列分析。结果:通过分阶段干预,围产儿死亡率从1993年的15.18‰下降至2006年8.49‰,下降幅度为55.94%。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先天畸形、脐带因素、早产、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窒息等;死胎死产前5位死因为畸形、脐带因素、不明原因、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等;早期新生儿死亡前5位死因为早产、畸形、窒息、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结论:14年来怀柔区采取的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各项干预措施是科学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低能X线术中放疗(IORT)中的应用,分析其在IORT中的潜在风险,初步探讨FMEA优化IORT管理、减少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行性。方法 由IORT团队(1名放疗科医生、1名放疗科物理师、2名外科医生、2名护士)成立FMEA工作小组,应用FMEA方法开展系统风险评估。确立流程模块,对每项模块分析潜在失效模式和原因,对失效模式进行严重程度(SR)、发生频度(OR)和失效检验难度(DR)的评分,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SR×OR×DR)。前瞻性地分析并理解放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能的错误及潜在临床影响,对每项失效模式均进行原因分析和现行措施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结果 IORT流程分为8个模块,14项失效模式。OR值最高为靶区确认不满意(7分),SR值最高为设备故障无法出束(10分),DR值最高为剂量计算后按键输入错误(7分),RPN值最高为靶区确认不满意(210分)和危及器官未有效保护(180分)。按照优先级对薄弱环节进行修正,优化工作流程和制定出更有效地管理方法。结论 FMEA是一种有效的IORT管理方法,有助于减少潜在风险发生。  相似文献   
6.
总结7期55名手术室专科学员的实习基地带教,首先进行入科评估,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学员情况定向培养,提升学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完善临床带教内容,提高科室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为手术室培养高素质现代化的专科护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血细胞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刚入院的33例PNH患者通过骨髓涂片或/和活检分成2组:骨髓增生活跃组21例,占64%;骨髓增生减低组12例,占36%。将2组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PNH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别为(57.47±17.87)g/L和(71.30±19.52)g/L,红细胞分别为(1.58±0.49)×10~(12)/L和(2.15±0.59)×10~(12)/L,无明显差异(P>0.05);而白细胞分别为(6.14±4.21)×10~9/L和(2.34±0.90)×10~9/L,血小板分别为(110.29±89.06)×10~9/L和(23.42±12.06)×10~9/L,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结果提示,PNH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与骨髓增生情况似无明显相关的关系;白细胞、血小板与骨髓增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1病例报告 病例1,患者男,73岁。因“发现右颌下肿物1年余,进行性增大3个月”于2012-04-27入我院。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自行触及右侧颌下肿物,直径约0.5cm,质软,无压痛,未予治疗。3个月前肿物较前明显增大,约2cm×1cm,质韧,压痛,左侧腹股沟区也出现一类似肿物,未予治疗。后右颌下及左腹股沟肿物逐渐增大至4cm×1cm大小,左右锁骨上可触及若干直径约0.5cm肿物,伴夜间盗汗,遂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州医学院96年级医疗本科临床一系151位学生调查表明,94.7%的学生对正常体检时先放录象持肯定态度,97.4%的学生对其效果持肯定态度,96.7%的学生对心肺触诊听诊电脑模拟器辅助教学持肯定态度,98%的学生对其效果持肯定态度,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物理诊断学见习课的应用,受到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和欢迎,并显示了其众多的优越性,因其新颖、奇特、趣味,使学生愉学、乐学,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治疗肺癌并肺不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下为2例肺癌并肺不张的患者直接向肿瘤组织中注射rAd-p53(今又生)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例患者局部注射rAd-p53后,用药一侧的肺部分复张,而未注射rAd-p53的对侧肺病灶进行性增大;另1例注射rAd-p53,14天后复查胸片发现病肺部分复张,37天后完全复张;2例患者第2次用药后均出现发热,口服消炎镇痛药处理后缓解.结论:rAd-p53局部注射治疗肺癌并肺不张有一定的疗效,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