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输精管再通术对中长期附睾淤积症的治疗效果,指导合理应用手术治疗中长期附睾淤积症。方法:对82例中长期附睾淤积症行输精管再通术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观察附睾淤积程度、淤积时间、合并症、手术效果来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有效率轻度附睾淤积100%、中度附睾淤积50%,输精管再通术无效者行附睾切除术的有效率为17%(2/12),其中80%(10/12)术前患有神经衰弱、焦虑症。结论:输精管再通术在中长期附睾淤积症的治疗效果肯定,严格排除心身疾病及评估术前并存疾病对附睾淤积症的影响,有助于提高输精管再通术治疗中长期附睾淤积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半夏-附子同方配伍拮抗冠心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基于TCMSP、DisGeNET和OMIM等多个数据库查询半夏-附子药对活性成分和冠心病相关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半夏-附子药对活性成分拮抗冠心病相关靶点PPI网络,运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半夏-附子药对活性...  相似文献   
3.
直视下尿道内切开术后再次狭窄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直视下尿道内切开术(DVIU)的术后疗效进行分析,重新认识DVIU的手术适应证,探索降低DVIU术后再次狭窄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4月78例尿道狭窄行DVIU术临床资料,对DVIU术后再次尿道狭窄病例进行分析,术前狭窄长度≤1.0㎝15例,1.1~2㎝42例2,~2.5㎝15例,≥2.5㎝6例,狭窄部位后尿道42例、前尿道36例,尿道球部2例。结果 DVIU1次成功70例,2次成功8例,术中加用电切12例,术后留置尿管时间3天~3月。术后随访1年,再次发生尿道狭窄20例,其中术后3月9例,术后半年11例。结论选择≤1㎝的尿道狭窄作为手术适应证,术中轻柔操作,合理选择留置尿管时间等,能降低DVIU术后再次尿道狭窄的复发率,应当有选择性地应用DVIU。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典型肾结核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7月12例肾结核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尿常规异常9例(75%);腰痛3例(25%);尿频8例(66.7%)。尿沉渣检查抗酸杆菌9例中阳性2例(22.2%);静脉尿路造影11例,患肾不显影7例(63.6%),提示肾结核2例(18.2%);逆行尿路造影7例,提示肾结核1例(14.3%);CT确诊8例(66.7%)。确诊肾结核后,12例患者中7例行手术治疗,5例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患者中3例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加盐酸乙胺丁醇治疗,疗程为9个月;2例加用吡嗪酰胺,疗程为1年。手术治疗7例患者于抗结核治疗2周后行肾切除术,术后行抗结核治疗1~1.5年。治疗结束后随访尿查结核分枝杆菌6个月。结果异烟肼、利福平加盐酸乙胺丁醇药物治疗组3例中1例在9个月后复查时患肾损伤严重,行肾切除,另2例患者以及加用比嗪酰胺2例药物抗结核治疗后,活动性病灶消失,连续半年尿中未找见结核分枝杆菌。行肾切除手术的7例患者术中2例肾萎缩,5例患肾体积增大,均伴有不同程度肾积脓;肾切除术后病理均确诊为肾结核,合并输尿管结核2例,输尿管慢性炎症4例。7例手术患者术后行抗结核治疗,治疗结束后尿中均未找见结核分枝杆菌,影像学检查也未发现新发病灶。结论临床症状不典型及起病隐匿是导致肾结核延误诊疗的重要原因。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肾盂造影、逆行尿路造影是主要的检查方法,CT对肾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手术治疗上多以患肾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5.
根据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6项计划的实施需要,人才培养应对接产业链,课程内容应对接职业标准,采用多元化评价机制,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核心专业——药学专业,带动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中药学以及中药生产与加工4个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7.
本组3例均为女性,年龄54~7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脱出一环形肿块,最小直径1.5cm,最大直径3.0cm,呈紫红色,充血水肿,糜烂出血,肿块中央有腔隙,导尿管可由中央插入尿道。2例于骶麻下行脱垂粘膜环形切除间断缝合;1例在误诊为尿道肉阜,手术切除后粘膜回缩致难以控制的出血而转入我院治疗。尿道粘膜脱垂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泌尿系疾患。均发于女性,多发于5~9岁的儿童,绝经期的妇女也可发生,但更为少见。有关本症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为雌激素分泌水平降低或营养不良,引起尿道周围支持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中使用吡柔比星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加即刻灌注,以预防切口局部复发和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接受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分别采取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加即刻灌注和术后灌注对照组,对术后复发和切口种植、毒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围术期并发尿路刺激症32例(39%),伤口感染2例(2.4%),无围术期死亡患者,手术并发症两组无差别,吡柔比星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加即刻灌注术后切口复发种植发生率和发生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中使用吡柔比星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加即刻灌注能有效降低切口种植复发的发生率,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9.
彭海涛  彭启伦  夏川 《重庆医学》2012,41(3):294-295
目的探讨阴茎头局部麻醉在前尿道扩张时的麻醉效果。方法抽取2%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用皮试针头刺入阴茎头部海绵体,缓慢注药,麻醉无痛后进行尿道扩张。将其与丁卡因胶浆尿道黏膜麻醉患者进行术中的疼痛程度对比。结果运用阴茎头局部麻醉止痛有效率达到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阴茎头局部麻醉能有效减轻前尿道扩张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特点,总结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2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致伤原因、治疗时间、方法及并发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中除1例行肾切除外,其余病例随访无肾积水及萎缩。结论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部位和类型决定了治疗的方式,应当视技术水平、损失程度综合决定治疗方案,早期修复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