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正常臂丛神经的显像和定位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了38例正常人臂丛神经干的走行、形态及声像图表现,并测量其内径。结果臂丛神经在横断面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结构,内部由点状回声组成。在超声监视下对9例健康人臂丛神经干进行了神经定位刺激,证实低回声结构为臂丛神经组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好地显示和区别臂丛神经干。  相似文献   
2.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正常臂丛神经的显像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正常臂丛神经的检查方法及超声显像,为临床诊断臂丛神经损伤提供声像图诊断依据,我们应用高频超声对臂丛神经干的形态与走行进行了观察,现将对38例健康成人臂丛神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定位的准确性,提高超声实时监测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31例患者行超声实时监测下臂丛神经阻滞。确定穿刺针位于神经束后注入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合剂515 ml。结果:臂丛神经声像图横切面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型低回声结构,边界清楚,排列整齐,纵断面可追溯至椎管,起始处略粗,平均直径约(2.0±0.7)mm,神经阻滞成功率为100%(31/31);未发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实时监测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能清晰显示臂丛神经的形态及周围组织关系,观察到局麻药注射后的扩散规律,为臂丛神经阻滞提供了影像学支持,从而提高了神经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周围神经损伤后,及时发现神经形态结构的异常改变,可以及早确定治疗方案而无须观察等待。我们将超声诊断技术用于检查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在定位诊断方面为临床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1资 料与方法 1.1 对象:2009—12~2010—07对5例男性患者刀砍伤所致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男性5例,年龄18~27岁,平均25岁,其中正中神经损伤2例,尺神经损伤1例,坐骨神经损伤2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正常臂丛神经的显像和定位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了38例正常人臂丛神经干的走行、形态及声像图表现,并测量其内径.结果 臂丛神经在横断面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结构,内部由点状回声组成.在超声监视下对9例健康人臂丛神经干进行了神经定位刺激,证实低回声结构为臂丛神经组织.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好地显示和区别臂丛神经干.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准确性、安全性。方法:采用超声引导的方法,在超声实时监视下对36例肾结石患者建立经皮肾镜工作通道,行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并对其操作方法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建立理想的工作通道,无胸膜损伤、腹腔脏器损伤、肾盂撕裂、肾脏穿通伤等并发症,损伤小,出血少,取石率为94.4(%34/36)。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准确的建立经皮肾工作通道,对手术成功与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超声引导实时、安全、与传统X线机定位比较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及葡糖脑苷脂酶(glucocerebrosidase,GCase,GBA)在食蟹猴不同脑区的表达。方法 Western blotting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Syn和GBA在食蟹猴纹状体和小脑皮质的表达。酶活性分析法检测GBA活性。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法观察α-Syn和GBA的共定位。结果α-Syn和GBA在胞质和神经末梢中存在共定位。α-Syn、GBA在纹状体和小脑部位均有表达,但α-Syn在纹状体表达量高于小脑,而GBA在纹状体表达量低于小脑。此外,纹状体的GBA酶活性低于小脑。结论不同脑区α-Syn、GBA表达量不同,α-Syn表达量与GBA表达量呈反向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抑制葡糖脑苷脂酶(glucocerebrosidase,GBA)活性对多巴胺神经细胞内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寡聚体形成及自噬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MES23.5细胞外添加不同浓度的GBA活性抑制剂(conduritol-β-epoxide,CβE),观察GBA活性的变化,同时在细胞外添加α-Syn单体使其进入细胞内并孵育48 h.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细胞内α-Syn寡聚体含量,观察细胞自噬活性、氧化应激和凋亡.结果 随着CβE质量浓度的增加,GBA活性呈质量浓度依赖性的下降,而细胞内α-Syn寡聚体的含量则呈质量浓度依赖性的增加;在CβE处理细胞,随着细胞外添加的α-Syn单体的质量浓度加大,自噬活性和氧化应激液增强,同时细胞凋亡数量增加.结论 抑制GBA活性导致细胞内α-Syn寡聚体增多以及依赖于α-Syn浓度的自噬活性和氧化应激增强和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9.
例1,男,37岁,因外伤术后左上肢感觉恢复差,主动活动功能丧失2月余,于2010-03-31入院。专科检查:颈部正常,双侧颈椎旁无压痛,左上肢肌力0级,萎缩肌肉有少许恢复,左面部及左侧肢体感觉减退。超声所见:左侧C5、C6未见神经根显示,C7、C8、T1根部膨大,锁骨下动脉旁臂丛神经干水平可见瘤样改变,横截面积较对侧增大。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3岁,自述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腋下出现约核桃大小包块,近1年来逐渐增大。于2010-03-10来我院。外科检查:双侧乳房对称,无乳头内陷及乳头溢液,左侧腋窝可触及一大小约5.0 cm×4.0 cm×4.0 cm大小的包块,包块局部皮肤隆起,活动度好,边界清晰,无明显压痛。叩触时可出现沿左上肢内侧至左手各指放射状麻木感。双侧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无肿大。彩超:左侧腋窝距体表约5mm处可见范围约3.5 cm×2.9 cm×3.0 cm异常回声区,形态规则,内为中等偏强回声及不规则无回声,其深侧可见腋动静脉血管及神经干走形,神经干束状结构模糊,与肿块关系密切,超声提示神经鞘瘤可能性大。手术所见:在臂丛神经麻醉下行肿块切除术。于左侧腋窝处常规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充分显露肿瘤及腋部神经血管束。该瘤体呈卵圆形,淡黄色,中等硬度,约为5.0 cm×4.0 cm×4.0 cm,边界清楚,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肿块位于腋静脉下方,其包膜包绕正中神经,正常的神经束被瘤体向后压迫呈分散状。用手将肿块从腋静脉下方分离后将肿块切除。病理结果:肉眼所见:灰白色包块一个:3.5 cm×3.5 cm×3.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