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收治的54例结肠损伤行原位修补、切除吻合术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治愈51例(94.4%),2例发生吻合瘘(3.7%),死亡1例(1.9%)。结论:结肠损伤一期原位修补和切除吻合术具有手术损伤小、术式简单、不需二次手术,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死亡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6 年 1 月—2015 年 8 月天津市人民医院 265 例 NETs 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临床症状、原发部 位、病理诊断、治疗情况和预后随访情况。结果 265 例 NETs 患者中男 160 例,女 105 例,平均发病年龄(55.8±2.7) 岁,发病高峰 55~65 岁。发病部位主要位于结直肠 127 例(47.9%),肺部 59 例(22.3%),胃 21 例(7.8%),阑尾 15 例 (5.7%),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及胰腺)10 例(3.8%),乳腺 11 例(4.2%),颈部 10 例(3.8%),其他部位 12 例(4.5%)。 各个不同部位患者的就诊症状各不相同。结直肠患者主要是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便血等。肺原发患者多 表现为咳嗽或痰中带血。胃、阑尾或小肠原发患者多表现为腹痛、腹胀等不适。病理诊断 G1 期 186 例(70.2%),G2 期 54 例(20.4%),G3 期 25 例(9.4%)。免疫组化显示突触素(Syn)阳性 228 例(86.4%),嗜铬粒蛋白 A(CgA)阳性 102 例(38.5%),CD56 阳性 74 例(27.9%)。232 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87.5%),28 例患者接受了放疗或化疗治疗 (10.6%),5 例患者未行治疗。198 例患者完成至少 1 次随访,随访率 74.7%,中位随访时间为 38 个月,G1 期随访患 者中无肿瘤相关性死亡;G2 期有 6 例肿瘤相关性死亡;G3 期中有 19 例肿瘤相关性死亡。所有肿瘤相关性死亡患者 中 23 例发生了转移。神经内分泌瘤(G1+G2)的生存率明显高于神经内分泌癌(G3)(Log rank χ2=13.774,P<0.01)。 结论 NETs 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不同部位的患者发病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消化道特别是结直肠是高发部位;病理分 期越晚的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3.
摘要: 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其中计算机辅助诊断 (CAD) 在消化内镜领域, 特别是结肠镜检查中的研究开展较多, 但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结肠镜检查容易受操作者经验的限制, 影响其诊断的准确性。结肠镜检查中应用CAD有助于克服经验不足和视觉疲劳等因素, 提高结肠息肉检出率, 减少漏诊; 并有助于准确判断息肉的病理学类型, 识别肿瘤性病变。本文对CAD在结肠镜检查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并对该技术的应用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MG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因素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7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G7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显示,27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G7的阳性表达率为83.15%(227/273)。MG7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及M分期无相关性(P〉0.05),而与组织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及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结果表明,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MG7的表达对了解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肿瘤是目前较为高发的一种消化道肿瘤,其术后复发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未获得满意效果。生物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的一种新型治疗模式。生物治疗包括基因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法。对近年来生物治疗在结直肠肿瘤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大肠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包括结肠、直肠和肛门,也是人类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大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占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和第四位。本病症状常与肠炎和痔病相混淆,故误诊颇为常见。本组文章告诉患者如何早期诊断,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并介绍近年一些新技术和器械,旨在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并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联合双吻合器(DST)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08年133例直肠癌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前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出现吻合口漏8例(6%),吻合口狭窄4例(3%),直肠阴道瘘2例(1.5%),吻合口出血3例(2.3%),经对症治疗后治愈,死亡3例(2.3%)。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双吻合器的应用可有效保留肛门功能,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五炭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126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美沙拉秦;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葛根芩连五炭汤。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Baron内镜评分,氧化应激指标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并评价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有效率为7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aron内镜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Baron内镜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均显著升高、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IL-10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IL-10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2%,对照组为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五炭汤治疗UC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结肠黏膜溃疡,调节机体氧化/抗氧化、平衡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10.
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结肠切除手术以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已得到广泛认可.直肠系膜全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原则和腹腔镜技术的应用是结直肠肿瘤手术史上的两次重大变革,而超声刀的出现使腹腔镜TME 发生了质的飞跃.笔者对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和天津市人民医院2006年5月-2008年5月,应用超声刀行腹腔镜TME治疗直肠癌的76 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