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分析肺尘埃沉着病与粟粒性肺转移瘤的CT影像学征象,评价肺内多发小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经临床确诊为肺尘埃沉着病患者51例(肺尘埃沉着病组)及粟粒性肺转移瘤患者48例(粟粒性肺转移瘤组)的CT资料,观察小结节的分布类型、分布区域、分布特征与肺部合并征。结果肺尘埃沉着病组患者肺气肿、磨玻璃征与叶间裂增厚发生率(82.35%、27.45%、45.10%)均明显高于粟粒性肺转移瘤组(0.00%、8.3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尘埃沉着病组患者的中上肺野小结节、钙化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粟粒性肺转移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尘埃沉着病组患者小结节中下肺野、内中外带所占比例及多发空洞发生率明显低于粟粒性肺转移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尘埃沉着病组患者的淋巴管周围分布比例(88.24%)、边缘清晰(86.27%)与磨玻璃征发生率(27.45%)明显高于粟粒性肺转移瘤组(8.33%、70.83%、8.33%),而小结节随机分布、大小均匀、分布均匀、密度均所在比例显著低于粟粒性肺转移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尘埃沉着病与粟粒性肺转移瘤的CT征象特点明显,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7例和动静脉畸形18例患者的磁敏感加权(SWI)和常规MRI序列(T1WI、T2WI,T1WI增强)图像,分析并比较其影像学特征及不同序列病灶检出率。结果 T1WI、T2WI、T1WI增强、SWI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阳性率分别为48.1%、59.3%、70.4%、92.6%,SWI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1WI、T2WI、T1WI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序列和SWI检出病灶最大径分别为(3.12±1.27)cm和(2.27±0.97)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WI增强和SWI对病灶检出率相仿(P〉0.05),两者对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T1WI、T2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敏感加权检查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I序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动态对比增强MRI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2月瑞安市人民医院和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腮腺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良性肿瘤29例(良性组),恶性肿瘤31例(恶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动态对比增强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统计并分析两组病灶形态学特征、时间信号曲线类型,诊断符合率。结果良性组MRI形态规则、边缘清楚、信号均匀、周围组织不受侵、T2WI为高信号者占多数,比例分别为75.9%、100.0%、79-3%、100.0%、82.8%,与恶性组(9.7%、16.1%、19.4%、38.7%、29.0%)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组以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信号不均匀、周围组织受侵、T2WI为高低和等信号占多数,分别为90-3%、83.9%、80.6%、61.3%、38.7%和32.3%,明显高于良性组(21.4%、0.0%、20.7%、0.0%、13.8%、3.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组的时间信号曲线类型以持续型、廓清型廓清率≥0.3、平坦型多见,分别占62.1%、13.8%、31.0%,明显高于恶性组(19.4%、0.0%、0.0%)(P〈0.05),恶性组以廓清型、廓清率〈0.3多见(80.6%),明显高于良性组(0.0%)(P〈0.05)。良性组的MRI增强峰值时间[(172.12±55.33)s]明显长于恶性组[(73.55±37.20)s](P〈0.05);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诊断腮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较好,分别为100.0%、99.6%、100.0%。结论动态对比增强MRI诊断腮腺肿瘤的特异度、敏感度和准确度较高,对肿瘤良恶性鉴别具有较好的价值,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9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接受MRI检查,比较T2WI—TSE及SWI序列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情况。结果1.T2WI—TSE序列共显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81处,SWI序列共显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292处,SWI序列显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比例显著高于T2WI—TSE序列(P〈0.01)。2.在铁环征的显示中,T2WI—TSE序列显著高于SWI序列(P〈0.01)。SWI序列显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平均径线显著高于T2WI—TSE序列(p〈0.01)。结论SWI序列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十分敏感,可以清晰显示其影像学特征,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