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肩周炎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粘连引起的肩关节周围活动障碍,疼痛为主的症候群,其发病原因主要与肩关节退行性变,肩部的慢性劳损,外伤、受凉、活动少等因素有关,是疼痛门诊的常见疾病之一。我院门诊2000年1月~2007年6月共收治60例中重症肩周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仅就多年来所做的20,000例经腹输卵管结扎术的术中、术后几个问题作分析。一、使用输卵管提钩取管用钩方法:中位子宫用钩可迅速取管;后倾后屈小子宫将钩下得深些,钩取亦较容易。若钩到卵巢或卵巢固有韧带,可在其前外下方再放一反钩,亦可钩取。有时钩至园韧带,可在其外后方取管;前倾前屈子宫则可用反钩(钩尖向脐侧)钩取。取管要点:钩到输卵管时,可有轻微的反牵力。若反牵力较大可能是卵巢或其韧带也可能是输卵管有粘连,切忌用暴力强提硬钩,以免造成副损伤。若无反牵力,钩到的多是大网或肠袢。在钩取输卵管时受术者多有微痛感觉,这常是钩取到输卵管的重要体  相似文献   
4.
8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ARSA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并确定8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etaehrcxnatie leukodystrophy,MLD)患者的芳基硫酸酯酶A(arylsttlf-tase A,ARSA)基因突变及遗传特征.方法 收集并分析8例MLD患者及其家系成员临床资料,采用DNA直接测序方法进行ARSA突变检测,确定基因突变位点,明确基因诊断.结果 例1-3发现ARSA基因纯合突变c.954G>A;例4复合杂合突变C.887G>T/c.911C>T;例5复合杂合突变C.862C>T/c.1338dupC;例6仅发现1种突变C.179180dupCA;例7与例8复合杂合突变c.251G>A/c.296G>T.结论 明确了8例MLD患者的基因诊断,并发现4个国际上未见报道的AR-SA基新突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7、IL-6水平及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4例亚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慢性组,按照性别、年龄匹配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急性组。在入院时采用NIHSS评分判断所有研究对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检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17、IL-6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估炎症因子与NIH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慢性组hs-CRP、IL-17、IL-6水平及NIHSS评分显著低于急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组NIHSS评分等级分布中,轻度18例,中度14例,重度2例,与急性组(轻度9例、中度17例、重度8例)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的hs-CRP、IL-6水平显著低于中度组、重度组,且中度组的IL-17、IL-6水平显著低于重度组(P<0.05)。hs-CRP、IL-17、IL-6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833、0.894、0.990,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IL-17、IL-6水平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而NIHSS评分与hs-CRP、IL-17、IL-6水平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微创介入治疗脑部血肿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脑部血肿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试验组采用微创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3. 47±1. 69)分,优于对照组的(19. 76±2. 47)分(P <0. 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 9%,高于对照组的76. 9%(P <0. 05)。结论微创介入治疗脑部血肿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神经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治疗原发病、康复训练并口服帕罗西丁片10mg/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2次/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周末进行HAMD评分,测定vWF、E-选择素水平。结果两组HAMD评分均有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趋势,至第4周末,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vWF、E-选择素水平均有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趋势,第2周末时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但至第4周末时,两组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抑制外周血中vWF和E-选择素的表达,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活化损伤程度,改善患者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8.
<正> 病历摘要例1 女,60岁,山东德洲籍。因高热寒战一个半月于1983年5月10日入院。发烧时伴头痛,尤以颞枕、眶上部为重,右耳后阵发性针刺样跳痛。曾疑诊为“上感”、“脑炎”,给解热镇痛药及抗菌素治疗未见好转,后发现肝、脾肿大,肝功能明显改变,血沉快,怀疑“伤寒”,治疗3周无好转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