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插胃管是急诊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特别对于服毒量大,中毒重的病人,由于意识障碍,喉头水肿等诸多因素,导致插胃管非常困难。为此,我科改进了插胃管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吗桑果又名毒空木、马鞍子、黑果果、扶桑等,果实熟时呈红色或紫黑色,外形似桑葚,味微甜,未成熟果实呈青绿色,未成熟的果实毒性较大,成熟果实毒性大大降低.吗桑有毒,尤以果实含有毒物质较多.食用后容易发生中毒,目前尚无特殊的解毒剂,及时有效的治疗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吗桑果中毒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2006年5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中毒患者救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和甲基强的松龙玻璃体内大剂量注射对视网膜的毒性.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8只分为2组,第一组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0.3 ml(5 mg/ml)和生理盐水0.3 ml作为对照.第2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0.3 ml(40 mg/ml)(甲基强的松龙),另一眼注入甲基强的松龙溶剂0.3 ml(苯甲醇9 mg 注射用水1 ml)作为对照.注射前后分别行视网膜电流图检查,注药后1 d和7 d光镜观察视网膜切片.结果地塞米松造成视网膜Muller细胞肿胀和Muller纤维断裂,ERG b波下降.甲基强的松龙造成视网膜全层结构破坏,坏死,ERG波形消失.结论地塞米松和甲基强的松龙大剂量误注入眼内对视网膜有损伤,甲基强的松龙对视网膜的毒性更强,其溶剂对视网膜无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手术对内源性眼内炎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玻璃体手术对内源性眼内炎的诊断及治疗作用。方法对22例内源性眼内炎患者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视力及预后情况。结果22 例患者中,21例进行血或玻璃体液涂片、培养,阳性率18例,占86%,其中细菌6例,真菌11例,1例为混合感染。16例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中,玻璃体手术成功13例,占81.3%,其中6例获得功能成功。结论玻璃体手术可以提高内源性眼内炎患者病源菌培养阳性率和视力预后。(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142-144)  相似文献   
5.
天麻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述了天麻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探讨了其部分作用机理,为更深入地研究天麻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天麻是我国民间用于治疗癫痫、中风等疾病的一种常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滇西地区恙虫病的临床特征及误诊情况,以减少误诊率及病死率.方法:对93例恙虫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3例临床表现为发热(100%),焦痂76例(81.72%),溃疡5例(5.38%),皮疹38例(40.86%),淋巴结肿大50例(53.76%),肝肿大10例(10.75%),脾肿大13例(13.98%).73例有1个以上并发症,以肺、肝、心、肾、血液系统损害为著,用氯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治愈率95.69%,住院时间5~14天.误诊率51.61%.结论:恙虫病的临床特征为发热、焦痂或溃疡、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且并发症多,氯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但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孕妇在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LdT)和拉米夫定(LAM)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经LdT和LAM治疗后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临床文献,并应用RevMan 5.2软件对HBV感染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以及婴儿血清中HBsAg和HBV DNA阳性率进行合并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LdT组926例,LAM组425例,对照组1056例。孕妇分娩前,LdT组和LAM组HBV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dT组vs对照组:SMD=-4.22,95%CI(-4.39,-4.05),P0.05;LAM组vs对照组:MD=-4.18,95%CI(-4.52,-3.85),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LdT组HBV DNA下降更加明显,且病毒学应答高[LdT组vs LAM组:SMD=-0.61,95%CI(-0.77,-0.46),P0.000 01;RR=1.58,95%CI(1.19,2.08),P0.001]。随访6~12月龄婴儿,LdT组和LAM组婴儿血清中HBsAg和HBV DNA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LdT组vs对照组:RR=0.05,95%CI(0.02,0.14),P0.00001;RR=0.04,95%CI(0.01,0.14),P0.00001。LAM组vs对照组:RR=0.21,95%CI(0.11,0.40),P0.00001;RR=0.22,95%CI(0.11,0.43),P0.000 1]。进一步分析,LdT组在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应中与LA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dT组vs LAM组:RR=0.36,95%CI(0.04,3.32),P=0.36]。结论妊娠中晚期孕妇经LdT或LAM抗病毒治疗后,血清中HBV DNA水平均下降,LdT组HBV DNA水平下降更加明显,且LdT和LAM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吡喹酮治疗前后小鼠脾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的变化.探讨其与血吸虫感染后肝脏免疫病理反应的关系.方法 5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阳性感染组、吡喹酮治疗组(感染后第6周顿服吡喹酮治疗)及阴性对照组.于感染后第3、6、9周分批处死小鼠,取脾单细胞悬液,经过常规表面染色、打孔、固定、胞内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结果 感染组第3、6、9周脾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的数量分别为(2.57 4±0.13)%、(1.77±0.21)%、(1.10±0.05)%,其含量逐步下降(P<0.05),治疗组分别为(2.61±0.12)%、(1.82±0.14)%、(1.76±0.11)%,经治疗后其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Foxp3-T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胞在各组中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D4+CD25+Foxp3+T细胞在日本血吸虫感染中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与血吸虫虫卵肉芽肿慢性病变具有相关性,吡喹酮可以通过抑制CD4+CD25+Foxp3+T降低以减缓血吸虫肉芽肿炎性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活化型肝星状细胞(HSC)中miRNA-193(miR 193)下调肝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将大鼠miR-193的前体序列(pre-miR-193)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经酶切和DNA测序鉴定,获得质粒pcDNA3.1-miR-193;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质粒转染到大鼠的活化型肝星状细胞(HSC-T6)中,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法和免疫印迹检测肝纤维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iR-193经酶切鉴定及DNA测序显示,目的片段的大小与预期结果一致;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法和免疫印迹检测显示,重组质粒转染到活化型H-SC-T6中后,肝纤维化相关基因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呈明显下降趋势,而胶原蛋白Ⅰα1和Ⅰα2的下调作用不明显。结论:miR-193能抑制活化型肝星状细胞中肝纤维化相关基囚α-SM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34岁,1年前无意触及头顶部皮肤肿物,质软,无压痛,边界清,较固定,皮肤无红肿,无其他不适。术中包块位于顶部皮下,边界清,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完整切除。本研究已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4056)。病理检查 ①巨检:皮肤组织一块,大小0.6 cm×0.2 cm×0.2 cm, 表面见一灰白色隆起,直径0.5 cm, 皮肤表面附毛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