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柴术理胃饮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症状、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方法 将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肝郁脾虚型F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与柴术理胃饮治疗,对照组给与多潘立酮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对FD症状评分并记录症状消失时间;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比较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分的变化,并进行安全性观察。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餐后腹胀、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症状评分,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总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除早饱感外,其余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87.50% vs 65.00%,P<0.05);安全无不良反应。结论 柴术理胃饮治疗肝郁脾虚型FD可有效调节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及相关症状,并缩短症状消失时间,疗效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基于脑肠互动针刺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基于脑肠互动理论,给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胃不和证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总体症状积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尼平生活质量量表(NDI-QO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肝胃不和证评分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在改善肝胃不和证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总体症状积分水平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在改善总体症状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2组患者HAMA、HAMD评分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在改善HAMA、HAMD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2组患者的N...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柴术理胃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大鼠胃肠运动、下丘脑组织及p-P38MAPK通路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FD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应用慢性疲劳、悬尾刺激和饮食失节方法建立FD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柴术理胃饮低、中、高剂量组和多潘立酮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记录进食量和体质量,观察胃肠功能变化、下丘脑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大鼠胃窦组织中p-P38MAPK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 各给药组大鼠治疗后的进食量和体质量、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较模型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的柴术理胃饮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大鼠胃窦组织中p-P38MAPK蛋白和基因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柴术理胃饮通过改善FD大鼠的胃肠运动和降低大鼠胃窦组织中p-P38MAPK蛋白和基因表达来治疗FD。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7种中成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搜索中成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F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9月23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9项RCT研究,包括7种干预措施和3 718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方面,累计概率排序依次为香砂平胃颗粒+常规西药>荆花胃康胶丸+常规西药>乌灵胶囊+常规西药>气滞胃痛颗粒+常规西药>达立通颗粒+常规西药>胃苏颗粒+常规西药>枳术宽中胶囊+常规西药>常规西药;提高血清胃动素水平方面,累计概率排序依次为枳术宽中胶囊+常规西药>胃苏颗粒+常规西药>香砂平胃颗粒+常规西药>达立通颗粒+常规西药>常规西药;提高血清胃泌素水平方面,累计概率排序依次为香砂平胃颗粒+常规西药>胃苏颗粒+常规...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是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是众多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因素。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中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肠道菌群与脑-肠轴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相互调控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是该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可以将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以及肠道菌群视为一个整体,即脑-肠-菌轴。本文基于脑-肠-菌轴的研究进展对FD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柴术理胃饮治疗老年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就诊于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南岗院区老年病科确诊为脾虚气滞型FD 90例老年患者。采用乱数表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45例/组。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柴术理胃饮治疗,对照组采用吗丁啉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主症与次症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生存质量量表(FDDQL)、复发率,并对两组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主症与次症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主症与次症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91.11%(41/45),对照组为75.56%(34/4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DDQ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7.32%(3/41),对照组为32.35%(11/34),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轻度失眠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抑木扶土”针刺法结合TDP神灯照射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脾虚型F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抑木扶土”针刺法结合TDP神灯照射,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治疗,疗程为4周。分析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FD中医证候积分、尼平消化不良生活质量指数(Nepean dyspepsia life quality index, NDLQI)评分、尼平消化不良症状指数(Nepean dyspepsia symptoms index, NDSI)评分的改善情况;并进行总体疗效评价及复发率统计。结果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91.67% vs 75.00%,P<0.05);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除食后腹胀外,其余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NDLQI评分升高、NDSI评分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0.00% vs 21.67%,P<0.05)。结论“抑木扶土”针刺法结合TDP神灯照射可改善肝郁脾虚型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指数和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柴术理胃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胃不和证伴焦虑抑郁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柴术理胃饮颗粒剂,对照组予安慰剂,1袋/次,150 mL温开水(45℃)冲服,2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临床总体印象量表应答率、肝胃不和证积分、总体症状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并对2组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体症状应答率为76.67%(23/30),对照组为26.67%(8/3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肝胃不和证积分、总体症状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明显下降(P<0.05,P<0.01);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上述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P<0.01);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SF-36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广泛流行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其症状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上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采用促胃肠动力药、抑酸药、抗抑郁/焦虑药物和心理治疗等对症治疗,且存在一定的不足与问题,而中医药在治疗FD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发现,目前有关中医治疗FD的作用机制与多种信号通路转导有关,对相关信号通路以及分子机制的研究逐渐成为重点。其中主要以SCF/c-Kit信号通路、5-HT信号通路、CRF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TRPV1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RhoA/ROCK2/MYPT1信号通路等为主,此系列信号通路能够促进胃肠动力、减轻焦虑、加速胃排空、降低内脏高敏感及改善十二指肠微炎症治疗FD。该文对中医药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治疗FD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对中医药靶向治疗FD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