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3 毫秒
1
1.
血流动力学对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决策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中有相当部分的病人有脾功能亢进和食道静脉曲张。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查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探讨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与上述问题的关系及对手术方式选择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登革热(DF)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广东省5月-11月是登革热发病的高峰期,近年有扩大流行的趋势。关于登革热的腹部超声表现目前国内较少有报道。本文对54例登革热患者进行常规的腹部超声检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患者颈部包块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颈部包块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材料和方法: 对21例艾滋病患者颈部包块行超声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图像特征.结果: (1)超声表现: 21例病例中有20例的超声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其中,16例≥3cm的淋巴结/融合团块内可见大片无回声区,其内见细小点状回声漂浮,探头加压后见细小点状回声移动,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尚存的实性回声部分可探及较多的红蓝彩色血流信号.(2)临床诊断: 16例为淋巴结结核,2例为真菌感染,2例为化脓性细菌感染,1例病理符合坏死组织之改变,培养未见真菌、细菌,病因学未明.结论: 艾滋病患者颈部包块淋巴结炎可能性大,其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胆脾等腹部脏器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检查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腹部超声声像资料,总结其声像图特点.结果 4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均有肝脏回声异常,脂肪变5例,类似脂肪肝声像;回声增粗型17例,呈"光点闪烁征"、"树枝光带征"或"岩层征";结节硬化型19...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了我院 1998年 7月~2 0 0 1年 7月间 4 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和 2 4例正常人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即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 (PVx)和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及门静脉直径与手术中直接测量自由门静脉压相比较。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自由门静脉压相互关系。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4 5例患者全部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 ,其中男 37例 ,女 8例 ;年龄 2 9~ 6 1岁 ,平均 39岁。肝硬化病程 5~ 19年 ,平均7年。肝功能程度 :肝功能分级标准参照Child pugh分级标准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的腹部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3例合并丙型肝炎的艾滋病患者(AIDS合并丙肝组),以及106例单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单纯慢性丙肝组)的腹部超声表现,对比两组患者肝脏、脾脏和胆囊,以及腹腔淋巴结、腹水等异常的超声发现率.结果 肝脏肿大、肝内多发结节、脾肿大、脾内多发结节、胆囊壁增厚、腹腔淋巴结肿大、腹水等超声表现AIDS合并丙肝组发现率高于单纯慢性丙肝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肝内回声增粗的发生,AIDS合并丙肝组较单纯慢性丙肝组多,两组比较P〈0.05.结论 超声检查可以从形态学上反映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引起腹部脏器的损害情况,对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造影评价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及健康对照人群10例,经肘静脉团注超声造影剂SonoVue,记录造影剂到达肝动脉时间(HAAT)、到达门静脉时间(PVAT)及到达肝静脉时间(HVAT),计算造影剂到达肝动脉与到达肝静脉间隔时间(HAVTT)。结果 S3和S4期肝纤维化组HVAT和HAVTT均较对照组、S1期组缩短(P<0.05);以肝纤维化达到S4期为阳性判断标准,HVAT和HAVT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和0.89(P<0.01);以HVAT≤21s为诊断S4期肝纤维化的截断点,其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95%;以HAVTT≤10s为诊断S4期的截断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和97%;联合两项指标评估S4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和100%。结论超声造影对S3和S4期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定量诊断价值,但对诊断≤S2期的肝纤维化在准确性方面仍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慢性肝炎患者合并胆囊病变的意义。方法在416例慢性肝炎患者和60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腹部B超检查,分析胆囊图像的改变。结果在乙型肝炎患者中发现胆囊病变187例(52.5%),丙型肝炎患者发现7例(28.0%),乙/丙型肝炎及乙/丁型肝炎患者共发现6例(17.1%);在正常组发现胆囊病变77例(12.7%,P〈0.05)。在416例慢性肝炎患者中发现胆囊结石58例(13.9%),胆囊壁增厚97例(23.3%),胆囊息肉样变45例(10.8%),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肝炎患者易合并胆囊病变,超声检查是诊断慢性肝炎患者合并胆囊病变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8年6月至2003年6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9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正常对照组与肝硬化组的差异以及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从而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术前评估以及手术时机选择的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肝硬化组:均为住院乙型肝炎并肝硬化病人,共9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28例。年龄29~61岁,平均39岁。肝功能分级标准参照Child Pugh分级,A级30例,B级42例,C级18例。26例有食管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病史。25例行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肝炎后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