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贝那普利对其浓度的影响。方法CHF患者56例,其中28例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ACEI),分为对照组,给予除ACEI外常规抗心衰治疗,另28例分为贝那普利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大至目标剂量,共15天,治疗前后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测定BNP的浓度,心脏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的厚度(IVS)。结果各组治疗前后,BNP明显下降、LVEDD明显缩小、LVEF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后贝那普利组BNP下降的水平、LVEDD缩小的程度、LVEF增加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NP是判定心力衰竭程度的有效指标,贝那普利能使心力衰竭患者BNP浓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厄贝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咪达普利对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 1(MKP 1)的影响。方法 将 2 1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7只。其中 2组分别灌喂厄贝沙坦 5 0mg·kg-1·d-1和咪达普利 3mg·kg-1·d-1;对照组给正常饮水 ,并与雄性同周龄WistarKyoto大鼠 (WKY) 6只比较。共 13周 ,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心肌ERK 1和MKP 1。结果 高血压对照组心肌ERK 1明显高于其他三组 (P <0 0 1) ,厄贝沙坦组高于咪达普利组 (P <0 0 5 ) ,与WKY组接近 ;高血压对照组心肌MKP 1也明显高于其他三组 (P <0 0 1) ,厄贝沙坦组高于咪达普利组 (P <0 0 1) ;SHR对照组的心肌ERK 1/MKP 1值仍然明显高于其他三组 ,厄贝沙坦组低于咪达普利组 (P <0 0 5 ) ,两药物干预组的心肌ERK 1/MKP 1与WKY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和ACEI均能通过抑制MAPK途径而抑制左室肥厚 ,厄贝沙坦和咪达普利均能显著抑制心肌的ERK 1和MKP 1,但是抑制ERK 1和MKP 1的强度并不平行 ;厄贝沙坦对MKP的影响较小 ,其对MAPK的总体抑制效应优于咪达普利 ,这种现象可能与刺激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对MKP 1具有诱导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对6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进行分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Syntax评分分为轻度病变组(21例)、中度病变组(32例)、重度病变组(14例),另设正常对照组41例。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浓度。结果 SAP组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与白细胞、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小板计数、心肌肌钙蛋白I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SAP患者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浓度明显升高,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提示其有助于冠心病的危险分型,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例Allen试验为阳性的ILVT患者(A组),采用桡动脉穿刺置入6F长鞘作为5F消融导管进入途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6F动脉鞘并插入右心室电极导管作为局部记录和心室刺激或同时插入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管作为局部记录和心房刺激,将其结果与另外20例经股动脉途径进行射频消融的ILVT患者(B组)比较。结果A组20例患者均成功经桡动脉插入鞘管和消融导管,平均放电(6.04-2.1)s终止心动过速。A组的消融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53.7±9.2)min和(10.7±1.9)min,明显短于B组(64.6±11.1)min和(14.7±2.5)min(P〈0.05)。两组患者放电次数、消融能量和放电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顺利拔除消融导管和鞘管,患者均无穿刺部位并发症,平均随访(8.9±5.2)个月无复发,穿刺手臂活动正常。B组有1例患者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射频消融治疗ILVT可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白纹伊蚊漆酶型酚氧化酶的基因的全长序列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结构和功能。方法从白纹伊蚊卵、幼虫、蛹、雌蚊、雄蚊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后以总cDNA为模板,设计简并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部分序列后设计新的特异性引物补全5’端序列,使用3’-RACE法补全3’端序列,拼接全长后进一步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通过巢式PCR扩增出1145bp的核苷酸序列,测序后设计5’端序列的下游引物,扩增出约900bp的核苷酸序列,设计3’端的上游引物,配合3’RACE试剂盒扩增出约600bp的核苷酸序列,寻找重复序列将三段序列进行拼接,得到国内外从未获得的长2244bp、编码747个氨基酸序列的白纹伊蚊漆酶型酚氧化酶基因的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与白纹伊蚊的相似性最高,为含信号肽的跨膜蛋白,含3个Cu氧化酶超家族位点,属于蓝色多铜氧化酶家族。结论联合PCR技术的应用使较长长度的基因序列的扩增更为方便、准确。为进一步对其进行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克隆表达粉尘螨第五组变应原(Dermatophagoides farinae,Derf5)基因,并鉴定纯化蛋白免疫原性。方法提取活粉尘螨总RNA,扩增Derf5片段,PCR产物与克隆载体pMD18-T连接,转化入大肠埃希菌JM109,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获得pMD18-Der f5阳性菌株,再提取质粒进行双酶切,与表达载体pET-30a(+)连接,转化入大肠埃希菌BL21,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表达效果,Ni-IDA亲和层析柱纯化蛋白,利用尘螨病人血清鉴定其免疫原性。结果构建了重组质粒pMD18-Derf5和pET30a-Der f5,SDS-PAGE结果表明Der f5基因在BL21中获得良好的可溶性表达,蛋白质分子量与理论值相符,纯化的蛋白与病人血清有良好的IgE结合活性。结论获得广州地区Der f5的原核表达载体,高效表达纯化重组蛋白,初步鉴定了该蛋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18例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予以口服盐酸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睡眠状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缓解神经内科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在提高神经内科患者救治质量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对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15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二组患者的后遗症的发生率、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和住院时间的心理状态。结果 对照组患者失语症发生率14.04%,构音障碍为7.02%,肌力不足21.05%;观察组分别为1.72%,0.00%和5.17%,二组患者失语症和肌力不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音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患者的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好转(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FMA和Bat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的Zung焦虑评分(58.8±2.5)和Zung抑郁评分(55.4±1.6);对照组住院期间的Zung焦虑评分(66.7±2.8)和Zung抑郁评分(67.8±2.4),二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后遗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语言和运动能力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美春  李艳兰 《新医学》2000,31(10):598-598
目的:探讨葛根素、蝮蛇抗栓酶联合治疗对心绞痛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给予80例心绞痛病人葛根素400mg、蝮蛇抗栓酶0.56U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3周。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病人的每搏量,心排血量、射血分数均比前显著增加(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1)。结论:葛根素、蝮蛇抗栓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30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盆腔检查、B超检查、剖宫产术中检查,分析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病理特点、治疗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 30例患者术前通过B超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进行诊断,诊断率为83.33%;诊断时间在≤12孕周时诊出率最高,占50.00%;病理类型最多的为成熟畸胎瘤(56.67%);5例并发蒂扭转(16.67);1例患者早孕人工流产,8例患者足月顺产,21例患者剖宫产.结论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通过妇科及B超检查能够及早发现,从而及早进行治疗,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