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设计白桦脂酸(BA)的新型衍生物结构,研究其及衍生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通过Jones氧化反应、Claisen Schmidt缩合反应等得到目标化合物BA-01;采用96孔板的琼脂稀释法测定化合物对5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合成了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BA衍生物,且为首次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和MS(ESI)等表征分析确定。体外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3种革兰阳性菌均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高,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5 μmol·L-1,与BA相比显著提高。结论:合成修饰的新型结构中C-3位羟基的修饰以及C-2位上苯环的连接对其生物活性具有重要影响,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我院普外科就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63例。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开腹手术组患者选取麦氏点,经腹直肌切口切除阑尾。观察两组疗效及术中、术后临床情况。结果与开腹手术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止痛药使用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手术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腹腔镜组患者中3例(4.8%)因阑尾脓肿组织粘连,解剖关系不清而转行开腹手术,余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较好,且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建议作为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并将开腹手术作为患者安全的术中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膜瘤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4例复发性和122例非复发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CT和病理学改变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66例行FCM检测。结果:肿瘤的切除程度,病理检查见核多形性、局灶性坏死、脑浸润、血管成分增多,FCM检查见超二倍体、高DNA指数(DI)、高增殖指数(PI)等与复发显著相关。CT示肿瘤呈结节状或蕈形、有明显瘤周水肿者肿瘤易于复发。结论:肿瘤切除不彻底,CT示肿瘤为结节状或蕈形,有明显瘤周脑水肿,病理及FCM表现为肿瘤增殖活跃者,肿瘤易于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膜瘤细胞增殖和凋亡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脑膜瘤病人新鲜标本的肿瘤细胞周期分布、DNA倍性和细胞凋亡,比较不同病理级别间的差异。结果脑膜瘤增殖指数(PI)为8.91%±4.04%,异倍体率为21.4%,凋亡指数(AI)为9.16%±3.59%;非典型及恶性脑膜瘤的PI为11.56%±3.06%,异倍体率为50.0%,AI为11.26%±2.38%,均显著高于良性脑膜瘤(PI8.08%±3.99%,异倍体率12.5%,AI8.50%±3.68%)。结论脑膜瘤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凋亡与肿瘤级别相关;细胞增殖和凋亡在脑膜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炳杰  王敏 《浙江临床医学》2007,9(9):1211-1212
尽管外科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及外科医生的谨慎操作,但近年的医源性胆道损伤仍有增加的趋势,据报道国内发生率为0.1%-1%。本院1995年1月至2006年1月处理24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病例,分析其原因、分类、及外科处理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