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良式鼻中隔成形术Modifiedseptoplasty¥//张松志,滕学敬,王平1952年G]odman始创鼻中隔成形术(S6ptopl。St),之后不少学者加以改良,但不尽完善。本文之改良式鼻中隔成形术即在Kamer基础上形成,经观察效果满意,现...  相似文献   
2.
张松志  王平  宋瑾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5):372-374,377
目的用循证医学方法寻找下鼻甲手术的最佳术式。方法用MEDLINE检索近50 a间涉及下鼻甲手术各种术式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分类。结果共检出文献1 587篇,其中对下鼻甲手术进行详细介绍的文献679篇;近30 a有关下鼻甲激光手术和内镜手术的文献有增多趋势;未检出治疗鼻塞的下鼻甲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最高循证等级为Ⅲ级,仅作为B级推荐;支持术式疗效的证据还不充分。结论下鼻甲手术方式的选择似乎是受技术进步的驱动,而不是为了有益于患者需要;应适当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从常用的方法中找出长期有益于患者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瓣法制备移植床对膨膜成形术的影响。方法: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室成形术104例(113耳)。耳后中切口,将蒂在外侧的耳道后壁皮瓣固定于耳廓。垂直于鼓环在外耳道后下、前下及前上纵形切开,将外耳道皮肤连同相应残余鼓膜及鼓环掀起,即形成蒂在外方的前、下两个外耳道皮瓣,及蒂在上方的后壁小皮瓣。结果:经1年以上随访,移植称均成活。结论:耳后上切口三瓣法制备移植床视野宽大清晰,血供丰富,确保了移植物的成活。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比较黏膜瓣下鼻甲成形术、黏膜下下鼻甲骨切除术、下鼻甲微波手术和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鼻黏膜纤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50例及正常对照者30例分3组。A组,一侧行黏膜瓣下鼻甲成形术(120例,120侧),另一侧分别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60例,60侧)和黏膜下下鼻甲骨切除术(60例,60侧);B组,30例(60侧)行下鼻甲微波手术;C组,30例(60侧)个体未行任何手术,做正常对照。用糖精试验分别测定术前及术后3个月黏膜纤毛传送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黏膜瓣下鼻甲成形术与黏膜下下鼻甲骨切除术术后黏膜纤毛传送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相比较,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微波下鼻甲手术术后黏膜纤毛传送时间明显延长(P<0.05;P<0.01)。结论黏膜瓣下鼻甲成形术与黏膜下下鼻甲骨切除术能保留鼻黏膜纤毛功能,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微波手术均明显降低黏膜纤毛功能。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65岁以上的人口在增多。头颈癌是老年的主要疾患,因而老年头颈癌的手术与再造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回顾了上消化—呼吸道癌的现代治疗技术,并强调了术后的再造与康复。  相似文献   
7.
鼓室成形术76例术后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术后处理对鼓室成形效果的影响。方法 行鼓室成形术 76例 (87耳 ) ,术后均全身使用抗生素及扩血管药物 1~ 2周 ,术腔内填塞物 7~ 10d抽出。填塞物抽出后 ,每天用无窥耳镜头的电耳镜观察鼓膜 1~ 2次 ,术腔内不使用任何药物 ,有较多渗出物则予以清理。感染者用浸有抗生素的明胶海绵换药。结果 术后第 2周所有移植物均成活 ,术后经 16个月随访 ,85耳获成功 ,仅 2耳因再感染穿孔 ,但听力明显提高。结论 鼓室成形术术后填塞物抽出不宜超过 10d ,应注意防止感染。  相似文献   
8.
头颈部的穿透伤和非穿透伤多可对面神经产生复杂的损伤,导致完全性或非完全性面瘫。目前,关于面神经外伤的最佳处理意见仍有分歧。本文讨论了面神经损伤处理的理由,并强调了面神经的颅外和颞骨内损伤及其神经缝合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耳内切口用于开放式乳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40耳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乳突切除术,改良耳内切口第一切口从外耳道上壁“12点”处,弧形向后切开耳甲的内1/2至外耳道口外下方;第二切口与传统耳内切口相同。乳突切除术完成后,修剪耳甲-外耳道皮瓣并覆盖乳突腔,修剪与耳廓相连的耳甲软骨使之不暴露于外表。同期选择40耳患者行传统耳内切口术式及40耳患者行耳后切口术式分别作为对照。结果经6-36个月随访,与传统耳内切口相比,改良耳内切口术后干耳率明显提高(χ^2=6.49,P〈0.05);出血量和切口耗时无明显差异(t=1.95,P〉0.05;t=2.7,P〉0.05)。与耳后切口相比,改良耳内切口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切口耗时明显缩短(t=-9.08,P〈0.01;t=-10.14,P〈0.01),干耳率与耳后切口相同(100%)。结论改良耳内切口具有出血少、省时、易于行耳甲成形术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体位诱导麻醉在鼻腔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长期以来鼻粘膜麻醉一直沿用浸有肾上腺的地卡因或可卡因棉片或拭子放在鼻腔有关部位的传统方法。这种表面麻醉法虽有效。但在某些情况下,棉片很难达到要麻醉的部位,常常有碍鼻腔手术的顺利进行,我们采用改变体位及用药方法行常规鼻腔手术麻醉(下称体位诱导麻醉)。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