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8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患,女,55岁,以双眼闭合不全并口角歪斜5天之主诉入院。病前有吹风受凉史。5天前晨起后自觉右侧耳后疼痛,双眼闭合不全,上唇完全不能运动,口角略向左侧歪斜,不能咀嚼,在当地诊所以“面神经炎”给口服“强的松、维生素B1”治疗后效果不佳,故转我科。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右侧额纹消失,左侧额纹明显变浅,双侧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川芎清脑颗粒联合硫酸软骨素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治疗的偏头痛患者76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口服硫酸软骨素钠片,0.6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川芎清脑颗粒,10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血清学指标和脑血流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1.58%,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和头痛发作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血清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脑血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清脑颗粒联合硫酸软骨素治疗偏头痛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hs-CRP、MMP-9、VEGF、LPA水平,有利于脑血流速度改善。  相似文献   
3.
张晨红  李晓宁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393-3394
目的:观察银杏叶加胞磷胆碱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筛选出的VD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胞磷胆碱治疗,全部患者在用药前、后4周,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记分法)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和ADL评分均显著增加,尤以治疗组更显著(P<0.05).结论:银杏叶联合胞磷胆碱可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及社会功能,能延缓痴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电刺激技术作为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种理疗手段,在康复工程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89s51单片机的电刺激与记录系统,该系统可输出多种频率、幅度可调的电脉冲信号,并利用微机与单片机通信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和刺激信号的控制.系统设计简单,使用灵活,可方便的应用于临床理疗.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晓宁  张晨红 《当代医学》2011,17(32):36-37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IB)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测定90例ACI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CRP和FIB水平.结果 90例ACI患者血清CRP和FIB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cRP和FIB呈显著正相关(r=0.754,P<0.05).结论 CRP和FIB...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用尿激酶进行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观察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13患者颈内动脉狭窄5例,治疗后再通5例;大脑中动脉狭窄3例,治疗后再通1例;椎-基底动脉狭窄4例,治疗后再通1例;1例颅内动脉未见异常,总再通率为69.2%。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好转7例;病情加重4例;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选择合适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行动脉内溶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最大限度减少临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超声与经颅多普勒(TCD)联合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对6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及TCD表现与数字化脑血管造影(DSA)对比分析。结果 DSA共检出狭窄和闭塞血管160条。颈动脉超声和TCD共检出狭窄和闭塞血管与DSA符合117条。TCD与DSA比较符合率70.8%。颈动脉超声与DSA比较符合率76.5%。结论颈动脉超声与TCD联合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必不可少,为其病因诊断、干预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晓宁  张晨红  张秀娟 《河北医药》2012,34(11):1727-1728
丘脑痛又称丘脑疼痛综合征,是丘脑卒中后的常见症状之一.通常继发于丘脑纹状体动脉或丘脑膝状体动脉供血区的脑梗死或脑出血,临床表现为病灶对侧肢体的弥散性、难以形容的持续性疼痛,有烧灼、麻刺、发冷等不适感,在冷热、光亮、声响等气候、环境、心境等变化时可加重,剧烈难忍.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迄今没有标准、可行、有效的通用治疗方法.我们自2005年6月以来,以甲钴胺、通心络联合英太青治疗丘脑痛,以治疗丘脑痛较为认可的卡马西平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7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腔内成形术。结果27例患者中,24例成功置入冠脉支架,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为(8±4)%,较术前(80±19)%改善明显。2例因支架置入困难改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平均随访18个月。25例患者术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均未发生。无责任血管区新发脑梗死。1例支架置入后3h发生再灌注性脑出血。1例支架脱落后于颈内动脉虹吸部,后用抓捕器取出。1例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发生再狭窄。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正>脑动脉硬化症是基于血管发生病变后动脉壁形态改变,管腔狭窄,脑组织血流量减少而导致的慢性进行性脑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统症状,是脑血管意外的病理基础。早期诊断、早期发现脑动脉硬化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关键。经颅多普勒(TCD)作为一种有效地探测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无创检查,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