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腱鞘囊肿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9例腱鞘囊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火针组39例运用中医火针进行治疗,手术组40例采取外科手术方法治疗。2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囊肿直径;并统计手术副损伤情况及疗效。结果火针组治愈率94.9%,总有效率97.4%,手术组治愈率80.0%,总有效率90.0%,术后复发率10.0%,2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及随访时囊肿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囊肿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火针组囊肿直径明显小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组未出现副损伤;手术组神经损伤2例,血管损伤3例。结论火针治疗腱鞘囊肿疗效显著,具有方便快捷、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脾切除治疗血液病有着百余年的历史,从最初的治疗溶血性贫血,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些癜,发展至今已尝试治疗多种血液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静脉用右旋糖酐氢氧化铁注射液治疗缺铁性贫血10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右旋糖酐氢氧化铁注射液(科莫非)治疗缺铁性贫血(IDA)的有效性、安全性与治疗疗程.方法 科莫非静点治疗IDA 68例,以右旋糖酐铁肌注治疗IDA 40例为对照,观察其补铁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上升的幅度、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补铁1周后Hb上升,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到(17.5 ±4.1)d两组补铁完毕时(补铁总量相等),治疗组Hb为(107.5±8.9)g/L,已基本正常,而对照组Hb为(76.4 ±9.0)g/L(P<0.01),待(37.7±12.8)d时才达治疗组水平.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大部分出现注射部位疼痛及色素沉者.结论 科莫非治疗IDA疗效显著,且快速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输血,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张志南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8):1923-1925
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关于椎间盘突出症,简而言之,即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髓及脊神经,产生疼痛、麻木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目前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及保守治疗[1].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但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创伤大,可能遗留后遗症[2].介入治疗治疗费用较高,且复发率较高[3].为探究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法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疗效,弘扬中医传统文化,本研究对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肌性斜颈是一种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为头歪向患侧,面朝健侧。该病在早期进行正确有效的非手术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治愈。中医治疗手法对本病有着较好的疗效,其采用中医"活血调筋"手法,副作用少,痛苦小,治愈率高,患儿与家长易于接受。本文总结了近5年内文献中关于小儿肌性斜颈推拿治疗临床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丙种球蛋白静注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维持剂量丙种球蛋白对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观察。方法 用丙种球蛋白0 2g/kg d ,连用 5d治疗重症TIP患者。结果 经维持剂量治疗重症TIP患者 ,其中显效 5例 ,有效 4例 ,进步 5例 ,总有效率 10 0 %。结论 维持剂量丙种球蛋白输注疗效确切 ,可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123例AML患者,年龄大于55岁的称为老年组,85例。另38例年龄小于55岁的作为年轻组。同时根据FAB协作组分型诊断标准进行分型。应用标准化疗方案即3d蒽环类药物加7d阿糖胞苷进行诱导缓解治疗,达临床完全缓解(CR)后给予大剂量阿糖胞苷(HDAC)加柔红霉素(D)和HDAC加米托蒽醌(M)交替强化治疗。结果:年轻组2年、4年预期无病生存(DFS)分别为72.54%、27.45%,老年组分别为15.62%、3.12%。其中M2,M3生存期长。结论:年龄、AML亚型的分类,对AML患者治疗预后的影响很大。当前的治疗方向,应当是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笔者采用手法治疗重症腰腿痛50例,疗效显著,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9.
1病例介绍患者,女,6岁,2000年11月22日因左腿剧痛半月、发热1d入院。患儿1997年5月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型(符合诊断标准),经VP方案化疗缓解,并进行了6个疗程的VDCP等巩固维持治疗。近2年未进行任何治疗。查体:T:38℃,无贫血外貌,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  相似文献   
10.
亚砷酸隔日静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亚砷酸注射液隔日静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10例以亚砷酸 10mg稀释于 0 .85 %的生理盐水 2 5 0ml~ 5 0 0ml中 ,隔日一次静脉滴注 ,观察临床变化 ,并用原子荧光法测血砷浓度。结果 :坚持治疗的 7例均获完全缓解 ,时间 (60± 10 )d ,用药总量 (2 85±5 8)mg ,初治的 5例CR时间 (5 5± 6)d用药总量 (2 5 6± 2 8)mg。治疗过程中血小板、血红蛋白的下降无显著性 ,而白细胞 (入院时减少的 5例 )短期内即显著升高 ,(14 .6± 4.7)d达最高 (3 6.8± 19.7)× 10 9/L ,后逐渐下降 ,于骨髓缓解后才最后达正常。骨髓早幼粒细胞在减少的同时出现胞浆颗粒缺乏 ,染色质凝集 ,而中幼粒细胞随之增多 ,骨髓于 (5 6.0± 8.7)d完全缓解 ,初治的 5例 (5 1± 5 )d缓解。出凝血异常在 (19± 4.8)d得到纠正。毒副作用很轻微。结论 :亚砷酸隔日静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高 ,副作用少 ,耐受性好 ,用药量低 ,减轻了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