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8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某麻纺厂织袋、纺麻、梳麻车间从事噪声作业的工人,排除非噪声性致聋因素及生活噪声的影响,共检查212人424耳的纯音听力以及工作一个班次(6小时)后的暂时性所阈位移(TTS),同时测定各车间噪声强度(A声级),数据采用直线回归、逐步多元回归和协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表明:性别间和左右耳间的语频听阈及TTS均无显著性差异;车间噪声强度与语频听阈及TTS间存在着正相关;TTS与语频听阈、年龄、工龄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语频听阈、噪声强度和工龄对TTS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肿瘤相关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TAA)抗体联合检测用于肺癌诊断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癌患者血清和正常血清中8种TAA抗体,并进一步利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各抗原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每种抗原检测结果单独进行判断时,灵敏度都偏低。对8种TAA进行不同的组合,结果随着抗原种类的增多,灵敏度随之增加,8种抗原联合检测的灵敏度达到了64.3%,特异度达到了86.2%,阳性预测值88.7%,阴性预测值58.8%,提示8种抗原组合检测肺癌时大大提高了诊断的质量;阳性似然比4.66,说明8种抗原联合检测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kappa值0.46,提示该试验诊断结果与真实值之间中度一致。结论:利用8种TAA抗体联合检测肺癌,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为现场高危人群的筛检和临床中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国际标准化比值/PLT比值指数(INPR)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并与AST/PLT比值指数(ARRI)和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10月—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PBC的患者。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期。根据肝穿刺病理结果将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显著肝纤维化(≥S2)、进展期肝纤维化(≥S3)和肝硬化(S4)。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肝功能、血常规、血凝等指标,利用公式计算血清学无创模型INPR、APRI及FIB-4。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无创模型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血清学无创模型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法。结果 共纳入143例PBC患者,其中肝纤维化S0、S1、S2、S3和S4期分别为4、50、46、26和17例。IN...  相似文献   
4.
肿瘤相关抗原的抗体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对10种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TAA)的自身抗体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价,从而寻找一种真实可靠的肝癌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和正常人血清中的10种TAA(针对10个抗原Calnuc、CyclinE、CDK2、CIAP、RalA、p62、p53、CyclinB1、Koc、Imp1)的自身抗体,利用流行病学方法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进行评价。结果:每种TAA单独检测时,大多数指标的灵敏度偏低,但是肝癌患者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10种TAA两两联合起来时检测抗体阳性率,除了Calnuc抗体和CDK2抗体联合时阳性率为18.0%,其余联合均大于26.0%,明显高于单个抗体的检测结果,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50.0%,其中CyclinE和CIAP、CyclinE和Koc、CyclinE和Imp1等抗体阳性率均为50.0%;对10种TAA进行不同的组合,逐渐增加抗原数目进行检测,结果随着检测抗体的增多,诊断的灵敏度随之增加。10种抗体联合检测的灵敏度达到了88.0%,特异度也达到了86.2%,阳性预测值为84.6%,阴性预测值为89-3%。阳性似然比为6.25,阴性似然比为0.14。说明10种TAA检测肝癌的临床价值较高,Kappa值为0.74,提示该实验诊断结果与真实值之间高度一致。结论:利用10种TAA抗体组合检测肝癌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可作为现场高危人群筛检和临床中肝癌早期诊断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食管癌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一对照家系研究方法,在河南省食管痛高发区以匹配方式选择病例和对照家系各505户,家庭成员各1171名,进行以家庭为单位的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食管癌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食用炯熏食物[2.10%(36/1711),0.82%(14/1711);X2=9.82,P=0.00;OR=2.61,95%C/:1.40~4.85],常吃油炸食品[7.17%(66/921),3.91%(35/894);X2=9.13,P=0.00;OR=1.90,95%C/:1.24~2.89],常吃生硬食物[13.36%(123/921),8.95%(80/894);X2=8.87,P=0.03;OR=1.57,95%CI/:1.16~2.11],喜食热烫食物[20.05%(343/1711),15.20%(260/1711);X2=13.87,P=0.00;OR:1.40,95%C/:1.17~1.67],有精神刺激史[6.72%(115/1711),3.10%(53/1711);X2=24.06,P=0.00;OR=2.25,95%CI:1.62~3.14]和有E消化道不适症状[19.40%(332/1711),12.74%(218/1711);X2=28.15,P=0.00;OR=1.65,95%CI:1.37~1.99]等因素,是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进食速度较快则显示是保护因素[20.85%(192/921),25.14%(225/895);X2=4.73,P=0.03;OR=0.78,95%Cl:0.63~0.98].结论 食管癌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要从生活行为方式、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生物遗传因素等多方面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6.
单项低水平抗—HBs阳性者对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单项低水平抗-HBs阳性者,仅有15%的人对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了回忆反应。其余大部份人,抗-HBs持续时间及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反应与HBV标志全阴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从低水平安慰剂组出现乙肝感染情况来看,可能仍是易感者。在制定接种乙肝疫苗方案时,应对这部份人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时期和(或)出生队列效应对河南省宫颈癌死亡率变化趋势的影响.方法:利用线性回归及联结点模型对1985年至2004年河南省宫颈癌死亡数据进行趋势分析,运用对数线性模型中的负二项回归进行年龄-时期-队列分析,估计各项参数.结果:1985年至2004年河南省宫颈癌年均粗死亡率为5.33/10万.1985年至1999年河南省宫颈癌年均中国人口年龄调整死亡率为5.28/10万,2000年至2004年下降为4.41/10万.标化死亡率(Y)与年份(X)的线性模型为Y=-0.048X 200(t=2.15,P=0.045),提示宫颈癌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联结点模型显示1998年为联结点,1998年以前河南省宫颈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5),1998年以后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显示非线性时期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线性队列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2).结论:河南省宫颈癌死亡率1985年至1998年呈下降趋势,1998年至2004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食管癌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一对照家系研究方法,在河南省食管痛高发区以匹配方式选择病例和对照家系各505户,家庭成员各1171名,进行以家庭为单位的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食管癌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食用炯熏食物[2.10%(36/1711),0.82%(14/1711);X2=9.82,P=0.00;OR=2.61,95%C/:1.40~4.85],常吃油炸食品[7.17%(66/921),3.91%(35/894);X2=9.13,P=0.00;OR=1.90,95%C/:1.24~2.89],常吃生硬食物[13.36%(123/921),8.95%(80/894);X2=8.87,P=0.03;OR=1.57,95%CI/:1.16~2.11],喜食热烫食物[20.05%(343/1711),15.20%(260/1711);X2=13.87,P=0.00;OR:1.40,95%C/:1.17~1.67],有精神刺激史[6.72%(115/1711),3.10%(53/1711);X2=24.06,P=0.00;OR=2.25,95%CI:1.62~3.14]和有E消化道不适症状[19.40%(332/1711),12.74%(218/1711);X2=28.15,P=0.00;OR=1.65,95%CI:1.37~1.99]等因素,是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进食速度较快则显示是保护因素[20.85%(192/921),25.14%(225/895);X2=4.73,P=0.03;OR=0.78,95%Cl:0.63~0.98].结论 食管癌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要从生活行为方式、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生物遗传因素等多方面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寻求其免疫预防办法是人们长期奋斗的目标。1986年4月~1987年5月,在西安市郊区,以5~9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双盲和有安慰剂对照的现场实验,对国产血源性乙肝疫苗效果进行评价。本文就疫苗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总结于后。1 对象与方法1.1 1986年4月,先对5~9岁学前班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4种抗肿瘤相关抗原(TAA)抗体进行检测,探讨其对HC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7例HCC患者血清和30名正常人血清中4种抗TAA(P53、P62、C-myc和Koc)抗体进行联合检测,利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对血清中甲胎蛋白(AFP)进行检测,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每种抗TAA抗体检测结果单独判断时,敏感性都偏低,但进行不同组合后,随着种类的增多,诊断的敏感性随之增加,4种抗TAA抗体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达到了82.1%,明显高于AFP的敏感性(68.7%),特异性达到了86.7%,阳性预测值93.2%,阴性预测值68.4%。结论利用4种抗TAA抗体联合检测能够提高HCC的诊断质量,降低漏诊率,为HCC患者临床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筛查,以及AFP阴性的HCC患者补充测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