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0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体表转移肿物,一般多坚硬有压痛,坚如石子,推之不移,属气结血瘀之症,日久积而成块;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则痛。对于病情已属晚期,不宜化疗、放疗、或表面已破溃,不宜摘除,或骨转移(如额骨转移)的体表转移性肿物,用上方外敷后,虽然不治本,但在肿痛减轻后,患者从心理方面提高了战胜疾病的信心,间接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这是祖国医学的独到之处,是现代医学无法比拟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三种培养基中加入不同量吐温80,进行鹤草芽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其中7.5%氯化钠肉汤培养基中加入4m1吐温80,即可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乳腺癌痰湿证候群患者与SBEM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BEM基因表达,检测乳腺癌患者SBEM基因表达,探析痰湿证候与SBEM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第一类患者共计19例,主成分分析:胸痛(0.841),胸闷(0.839),神疲乏力(0.739)。第二类患者共计26例,主成分分析:恶心呕吐(0.874),食欲不振(0.864),心烦失眠(0.847),气急(0.775),腹泻(0.751),神疲乏力(0.736)。第三类患者共计18例,主成分分析:口干舌燥(0.812),胸痛(0.811),便秘(0.787),食欲不振(0.731),头晕耳鸣(0.722)。第四类患者共计17例,主成分分析:畏寒(0.841),腹泻(0.792),腰膝酸软(0.785),胸痛(0.729)。第一类患者舌淡红苔薄、脉细弱为其主要临床症状。第二类患者舌红苔腻、脉弦滑为主要临床症状。第三类患者舌绛红或紫黯少苔而脉沉细。第四类患者舌质深红、苔剥脱,脉涩。根据证候,参考中医证素和中医临床诊疗标准,第二类患者为痰湿证候群患者。K-S检验中,Z值为0.271,P值(sig2-tailed)=0.0010.05,为非正态分布,spearson相关系数=0.518(P=0.002),呈中度相关,痰湿(+/-)证候群患者与SBEM基因表达情况,痰湿证候群患者△Ct值为(4.26±1.47),非痰湿证候群患者△Ct值为(6.87±1.78),差异显著(P0.05),痰湿证候群SBEM基因表达是非痰湿证候群的6.105倍,痰湿证候与SBEM基因高表达具有相关性。痰湿证候群组与SBEM基因表达ROC曲线分析研究表明,痰湿证候群的SBEM基因高表达,曲线下面积0.759,P=0.029,敏感度=0.8,特异度=0.688,痰湿证候群与转移相关性分析,曲线下面积0.788,P=0.018,敏感度=0.824,特异度=0.556。结论:SBEM基因高表达与痰湿证候群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P0.05);痰湿证候群患者在乳腺癌转移方面,较其他证候群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直接致死原因及中医药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就诊于本院的胃癌死亡患者36例,对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临床分期、有无转移及积液(包括腹腔积液、盆腔积液)及患者末次入院时的理化检测(血红蛋白、白蛋白)、中医症状评分等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胃癌死亡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肿瘤的临床分期、饮酒史、是否转移、有无积液、白蛋白水平、中医症状评分情况是影响胃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0.05。胃癌死亡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肿瘤的临床分期、是否转移、有无积液、白蛋白水平、中医症状评分情况是影响胃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直接致死原因:恶病质15例(41.67%),出现该症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43 d;消化道出血8例(22.22%),出现该症后中位生存时间为7 d;肝性脑病6例(16.67%),出现该症后中位生存时间为4.5 d;DIC 3例(8.33%),出现该症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 d;其他4例(包括肝肾综合征、心梗、脑转移、胃穿孔)。末次入院中医药使用率为33例(91.67%)。结论:降低胃癌死亡危险,就必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尽早使用中医药辅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延长生存期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晚期肺癌中医辨证规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晚期肺癌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进行的因子分析,探讨晚期肺癌中医辨证规律,为合理的运用中医理法方药治疗晚期肺癌提供新思路。[方法]对183例各种晚期肺癌患者的中医临床症候进行回顾性调查,制定症状评估量表统计数据,对所获得的相关数据用SPSS12.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气阴两虚、脾胃虚弱是晚期肺癌的主要证型。[结论]治疗晚期肺癌,建议以益气养阴,调补脾胃为最基本治疗法则。此治疗法则为规范化治疗晚期肺癌的组成部分,以达到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针药并用治疗吗啡持续注射所致副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7例采用持续注射吗啡患者的副作用的频度及采用中医针药治疗的疗效。结果:便秘14例,有效率85.7%;恶心呕吐8例,有效率100%;尿潴留8例,有效率37.5%。结论:中医针药并用可以控制或减轻持续注射吗啡所致便秘、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9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中药饮片中的药对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根据症状和中药饮片的分析,药对的使用对常见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而药对的使用以补益类为主,其次为清热解毒类。  相似文献   
8.
体表转移肿物 ,一般多坚硬有压痛 ,坚如石子 ,推之不移 ,属气结血瘀之症 ,日久积而成块 ;气血运行不畅 ,经络不通则痛。对于病情已属晚期 ,不宜化疗、放疗、或表面已破溃 ,不宜摘除 ,或骨转移 (如额骨转移 )的体表转移性肿物 ,用上方外敷后 ,虽然不治本 ,但在肿痛减轻后 ,患者从心理方面提高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间接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这是祖国医学的独到之处 ,是现代医学无法比拟的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非小细胞肿瘤化疗的疗效 ,减轻其毒副反应 ,笔者于 1999年 8月至 2 0 0 2年 8月以来 ,以贵州益佰制药股份公司生产的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非小细胞肺癌 4 8例 ,并与单纯化疗进行对照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本组 98例患者均经病理和 (或 )细胞学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观察组 4 9例。男性 38例 ,女性 11例 ,年龄 4 7~ 79,平均 (6 3± 7.8)岁。KPS评分在 5 0分以上。对照组 4 9例 ,男性 36例 ,女性 13例 ,年龄 4 9~ 78(6 3± 7.9)岁。KPS评分在 5 0分以上两组临床情况相仿 ,具有可比性。全部病…  相似文献   
10.
[主要目的]分析益气补血法改善恶性肿瘤化疗后便秘临床资料。[资料来源]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住院恶性肿瘤患者。[选择文献量及依据]1研究类型:临床观察。2研究对象:符合便秘诊断标准;中医四诊资料齐全;同一患者反复入院症状发生变化时重复纳入,无明显变化时仅纳入第一次入院情况。静脉化疗,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托烷司琼等治疗化疗急性呕吐药物,在化疗期间发生便秘。3辨证分型: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4评价指标:KPS评分60分。5干预方法:益气补血法,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配伍大黄、麻仁等泻下通便药物以及抗肿瘤类药物。排除中医四诊资料不全;治疗过程随意暂停服用药物;肠道区域梗阻,或既往有习惯性便秘病史。[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临床症状、症状评分。疗效判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症状轻1分,症状重3分,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2分。使用Microsoft Excel2013建立数据库,分析预后结果。[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益气补血法可有效改善恶性肿瘤化疗后便秘。气血两虚有效率76.70%(12/30)气滞血瘀有效率62.50%(5/8)气虚血瘀有效率56.25%(9/16);喘促气短、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也有不同程度改善。[未来展望]化疗后,五脏俱虚,易致邪实,当顾护脾胃,重建脾胃功能,培本固元,进而充实五脏及躯体,生津润燥,改善化疗后患者便秘症状。未来临床应在益气补血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探索,完善此法所运用的中药组成及配伍,便于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