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9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40篇
医药卫生   282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的综合指数法进行某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的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生产线岗位人员接触的主要化学有害因素为氨和硝酸,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不同于现行的标准限值比较法,应用综合指数法得出的结果更有利于企业进行职业健康风险分级管理,有针对性地降低风险水平,保护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2.
真皮-脂肪颗粒混合液注射移植修复面部凹陷性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面部凹陷性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将真皮颗粒和脂肪颗粒混合制成真皮-脂肪颗粒混合液,用2mm脂肪抽吸针注射移植修复面部凹陷性组织缺损。结果本组18例,17例1次填充成功,仅1例因缺损面积过大而补充填充1次,全部病例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外形明显改善。结论真皮-脂肪颗粒混合移植修复面部凹陷性组织缺损,手术简单易行,术后吸收少,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生物钟已成为医学边缘学科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被研究者认为是控制人的生长发育、机能代谢、成熟衰老和生殖繁衍的时间结构,并被用以探讨人体的生理与病理的表现规律,而妊娠、分娩是人类繁衍、进化的重要形式,也是一复杂的生理变化过程,它们两者之间有否内在的相应关系,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收集了112例病例,用以观察与研究产程与生物钟的关系。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赵文华  周蓓 《浙江医学》1998,20(6):384-384,F003
巨噬细胞是一种广泛分布在结缔组织中的多功能细胞。在HE染色切片中,巨噬细胞不易与成纤维细胞区别;而显示组织切片中巨噬细胞的天青伊红瑞氏染色法,不仅着色需要8~12h,且切片着色背景杂乱,巨噬细胞吞噬颗粒不明显,不易查找,给诊断、计数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为改进以上弊端,我们用微波辐射(MWI)技术显示病变组织切片中的巨噬细胞,不仅大幅度缩短了着色时间,面且巨噬细胞染色效果较理想。现将方法、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及其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48例乙型急性肝炎(包括乙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HBV携带者及其它非乙肝肝炎)进行前S1抗原和抗体检测,同时检测HBV标志物和HBV DNA。前S1抗原、抗体和HBV标志物检测用ELISA法,HBVDNA检测用PCR法。结果:在HBV复制标志物中,前S1抗原与HBeAg、HBV DNA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前S1抗原阳性与HBV DNA阳性的符合率为80.4%;前Sl抗原比HBeAg更敏感,在648例血清中,前S1抗原阳性检测率为60.2%,HBeAg阳性检测率为41.0%。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前Sl抗原检出率分别达66.2%、76.6%和63.6%。结论:前S1抗原、抗体检测对乙肝的早期诊断、病毒复制和预后估计具有重要意义,在慢性HBV感染中,前S1蛋白持续阳性提示病情进展和恶化。  相似文献   
6.
重度烧伤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ACS)临床常见。由于发病的隐匿性及累及多个器官,病情危重。自1999年1月至2004年5月,我科收治的120例重度烧伤病人中并发ACS15例,死亡2例。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Churg-Strauss综合征(Churg-Strauss syndrome,CSS),又名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1951年由Churg和Strauss首先报道,可累及肺、心、肾、皮肤及周围神经等部位。现将我们诊断的2例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45例嗜铬细胞瘤作了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经生化或病理确诊.肿瘤位于肾上腺髓质31例,交感神经链10例,膀胱内4例.其中良性肿瘤41例,恶性肿瘤4例.临床表现以高血压为主要症状的有37例,8例无高血压为寂静型;膀胱内嗜铬细胞瘤均有肉眼血尿.测定24小时尿儿茶酚胺和VMA 排出量之间有一致性,且均与血压改变呈良好正相关.定位检查以腹部CT 检出率最高(92%),B 超次之(82%),腹膜后充气造影仅为3/4(75%).41例行手术治疗,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各为87.5%,80%)均较乐观.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肝脏、胆囊及肠道在胆石形成中的作用,复习文献,综述如下。1 肝脏代谢障碍的致石作用19世纪6 0年代末,Small和Rapo阐明了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的理化基础,并提出肝脏分泌胆固醇过多在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1] 。肝脏胆固醇代谢障碍与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关系密切。S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晶体后囊膜部分或全部不完整情况下的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法。方法:选用襻的中央各有一个孔的人工晶体,用聚丙烯缝线将其两襻固定在睫状沟处。结果:15例(15眼)病例中,12例视力为0.6以上,3例矫正视力在0.2-0.4。所有人工晶体位置均正常。主要并发症是术后初期虹膜、睫状体出血,但均能自行吸收。结论:两点式人工晶体固定术可以用于严重的眼球外伤后或手术中晶状体后囊膜完全或大部分缺如的病例,术后可提高视力,避免配戴矫正眼镜的不适,和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严重的炎症反应,从而解决这些病例无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或植入困难的问题。同时,该手术优点是缝针次数少,眼内出血发生率少,减轻了眼内组织反应,并发症明显比四点式固定术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