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 探究Ⅰ型干扰素受体1(typeⅠinterferon receptor 1,IFNAR1)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1 533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包括1 432例肺结核、101例肺外结核)作为病例组,1 44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运用MassARRAY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通过检测Ⅰ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基因rs72552343、rs2834191、rs1012334、rs17875752、rs2843710、rs1041868位点基因型,分析两组间SNP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同时进一步比较肺结核与肺外结核病患者rs72552343 TCC/Del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 用MassARRAY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可以有效地检测6个SNP位点基因型。在6个SNP位点中,发现仅rs72552343 TCC/Del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活动性结核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病患者rs72552343 TCC/Del位点TC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OR=0.46;95%CI=0.31~0.70;P=0.0002),其他5个SNP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发现肺外结核病患者rs72552343 TCC/Del位点TCC等位基因的频率与肺结核病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8;95%CI=0.20~3.74;P=0.86)。结论 IFN基因rs72552343 TCC/Del位点 SNP与结核易感性相关,其TCC等位基因为结核易感基因,但携带TCC等位基因的个体患活动性肺结核与肺外结核的风险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以服用利福平后2h和6h两个时间点血药浓度(C2h和C6h)作为最大血药峰浓度(Cmax)指导临床用药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活动性结核病且符合入组标准的148例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患者服用利福平1周后的C2h和C6h血药浓度水平资料,以国际通用利福平的血药Cmax(8~24μg/ml)为标准,采用SPSS 19.0软件比较两个时间点血药浓度水平及吸收不良和吸收延迟情况,并初步分析低血药浓度组(未达标者)与正常血药浓度组在性别、年龄、BMI、利福平使用量、并发糖尿病、并发乙型肝炎、血清白蛋白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其中计量资料以“ x ˉ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4.3%(36/148)的患者利福平C2h血药浓度未达标,但其中有13例(36.1%,13/36)服药后C6h血药浓度达标,共计125例(84.5%,125/148)在服药后6h达标,利福平延迟吸收率为10.4%(13/125)。低血药浓度组与正常血药浓度组在男性[60.9%(14/23)和68.8%(86/125)]、年龄[(36.9±4.2)岁和(38.2±3.5)岁]、BMI[ (21.5±4.0)和(22.9±3.7)]、利福平450mg/d使用量[60.9%(14/23)和43.2%(54/125)]、并发糖尿病[8.7%(2/23)和22.4%(28/125)]、并发乙型肝炎[4.3%(1/23)和9.6%(12/125)]、血清白蛋白水平[(42.3±4.4)g/L和(40.9±3.2)g/L]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0.558,P=0.455; t=-1.585,P=0.115;t=-1.647,P=0.102;χ 2=2.442,P=0.118;χ 2=2.257,P=0.166;χ 2=0.669,P=0.694;t=1.457,P=0.157)。结论 服药后两个时间点监测利福平血药浓度水平能更准确反映利福平在体内的吸收情况,但未发现相关影响因素,今后将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4.
补体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抵制病原体入侵及播散方面起重要作用。但在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和发病机制中,人们发现补体系统在溶解病毒方面只发挥极少的作用,反而在促进病毒侵入机体、储存病毒、增强病毒感染能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补体在HIV感染和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为探索HIV补体相关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体调节蛋白CD59在艾滋病(HIV)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上的表达及与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2例确诊HIV感染者外周血标本(观察组),同时收集1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进行细胞表面染色。使用BDFACSCanto流式仪检测各项指标,采用FACSDiva软件分析CD4^+T细胞CD59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59^+CD4^+T、CD59^-CD4^+T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观察组CD4^+T细胞CD59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5.198,P〈0.01);CD59+CD4^+细胞凋亡比率明显升高(t=5.968,P〈0.01);而CD59^-CD4^+T细胞的凋亡比例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53,P=0.8577)。结论HIV感染可引起CD4^+T细胞补体调节蛋白CD59的表达,而CD59的表达会使CD4^+T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了解2009年深圳市收治的30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30例患者均经2次鼻拭子、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RT-PCR法),此后每天检测病毒核酸直至连续2 d均阴性.第1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后立即开始奥司他韦(商品名为达菲)或"中药Ⅰ号"抗病毒治疗,5 d为一疗程.收集患者流行病学、临床和一般实验室资料.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29例患者为输入性病例,另1例为二代病例,系7个月女婴.发病平均年龄(20.42±12.59)岁,离开疫区至发病的平均时间为(53.33±53.08)h,其中2例离开疫区超过8 d才发病,其密切接触人群中发现1例隐性感染者.30例患者均有发热,平均最高体温(38.40±0.80)℃.其他临床症状依次为咳嗽17例(56.7%)、流涕9例(30.0%)、咽痛9例(30.0%)、头痛7例(23.3%)、鼻塞2例(6.7%)、肌肉酸痛1例(3.3%).22例患者在抗病毒治疗5d内病毒核酸转阴,8例在抗病毒治疗第6天或以后病毒核酸转阴.21例在病程7 d内病毒核酸转阴,9例在起病后病毒核酸阳性持续8 d或以上,后者较前者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分别为(1.47±1.03)×109/L和(2.69±1.63)×109/L(t=2.06,P=0.048),血常规异常持续时间也明显延长,分别为(2.78±2.49)d和(0.71±1.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06).结论 甲型H1N1流感发病年龄偏低,临床症状不严重.部分病例潜伏期可能超过7 d,病程7 d或抗病毒治疗5 d后仍有可能检出病毒,存在亚临床隐性感染的可能.血常规变化与病毒核酸阳性的持续时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的状况,探讨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的特点。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诊断为风湿免疫性疾病的1218例患者进行结核筛查,对其中并发结核感染的3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32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患者174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73例,干燥综合征(sicca syndrome, SS)患者18例,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DM)患者3例。应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tuberculin skin test, TST)、X线摄影、CT扫描和病原学检查等方法评价结核感染状况,并进行追踪随访24~36个月。结果 300例风湿免疫性疾病并发结核感染患者中,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发生率为86.33%(259/300),非活动性结核病(inactive tuberculosis,IATB)发生率为9.0%(27/300),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发生率为4.67%(14/300);并发结核感染患者中,男性占54.7%(164/300),女性占45.3%(136/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8.368,P<0.01);在结核筛查的1218例患者中,不同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率(包括LTBI+ATB+IATB)[SLE占9.5%(32/335),AS占37.7%(174/461),RA占22.7%(73/321),SS占26.4%(18/68),DM占9.1(3/33)]的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8.766, P<0.01);不同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并发结核潜伏感染率(TST方法检测)[SLE占8.0%(27/335),AS占33.6%(155/461),RA占18.7%(60/321),SS占23.5%(16/68),DM占3.0(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4.971,P<0.01)。 结论 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并发结核感染以LTBI为主,AS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的比例最高,男性多于女性,临床医生应增强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CSH)病人外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常规分离PBMC,在PMA、Ionomycin、Monensin的刺激下,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对17例CSH患者及19例正常健康者CD4+T细胞内IFN-γ和IL-4的表达进行分析,并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 CD4+Th1、 Th2细胞在CSH组分别为7.2%—26.3%(平均15%)和0、l%—10.9%(平均2.0%),正常对照组则分别为2.2%—11.9%(平均5.9%)和0.4%—3.9%(平均2.2%);CD4+Th1细胞百分数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SH组中13例HBV DNA阳性,其HBV DNA的含量与IFN-γ表达细胞百分数呈负相关。结论 Th1细胞与肝脏的炎症活动明显相关,IFN-γ的表达对HBV复制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与结核病的关系,提高对肿瘤患者使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期间出现活动性结核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10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肺病二科诊治的5例使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恶性肿瘤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过程及预后。同时,查阅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25日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发布的与使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结核病相关文献报告,总结应用PD-1/PD-L1抑制剂中出现活动性结核病的临床特点。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在PD-1/PD-L1抑制剂使用前均未进行结核病筛查,在使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3~12个月时出现活动性肺结核,并经病原学检查确诊。患者抗结核治疗后,2例好转,2例治愈,1例病亡;2例重启PD-1/PD-L1抑制剂治疗。同时,通过数据库检索到12篇文献,包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干扰素(IFN)γ抗体综合征导致非结核分枝杆菌(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播散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1例66岁的老年女性因“反复发热伴淋巴结肿痛6个月”于2020年11月21日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分析该例IFN-γ抗体综合征导致的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播散性感染者的临床诊疗经过,并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于外院行淋巴结活检组织、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均提示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感染。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示多处淋巴结肿大伴代谢升高,全身多处骨质破坏,右肺上叶前段病变伴高代谢。查体:全身皮疹,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部分溃破伴少量脓液。入院查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G定量、免疫球蛋白A定量、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T和CD8^(+)T细胞计数均正常。患者血液标本行IFN-γ抗体检测滴度为32700 ng/ml(正常值<5000 ng/ml),确诊为抗IFN-γ自身抗体免疫缺陷综合征导致的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播散性感染。给予抗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治疗,并给予丙种球蛋白和激素治疗,患者皮疹消退,破溃淋巴结愈合,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病情好转,门诊继续给予抗非结核分枝杆菌治疗并随访。结论临床上对于非结核分枝杆菌播散性感染者,需要考虑到IFN-γ抗体综合征的可能,应行IFN-γ抗体检测,在针对病原体治疗的同时需进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