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泉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乙型肝炎病毒 (HBV )在逆转录过程中由于缺乏校对酶的作用 ,常常发生核苷酸的配对错误 ,因此其突变率较高 ,现已将HBV分为A~H 8个基因型[1] 。HBV感染呈一定的地域性分布 ,在我国主要以B、C、D基因型为主。但是有关基因型与HBV感染的致病性及临床意义尚不太清楚。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微板核酸杂交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HBV进行了基因分型 ,旨在探讨HBV基因型分布特点和临床的关系。材料和方法一、血清标本16 8例血清标本均采自我院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3年10月诊治的泉州地区慢性HBV感染者 ,其荧光定量PC…  相似文献   
2.
重组人生长激素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重组的人生长激素(rhGH)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分成rhGH组与对照组,rhGH组伤后第7天每日皮下注射思增8IU,共10d。应用后第7、14日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前白蛋白。结果rhGH组(n=20)第14天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前白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n=26)(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rhGH能改善机体对营养底物的利用率,促进蛋白合成、减轻重型颅脑损伤后低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及谷氨酰转移酶GGTmRNA-H亚型表达,探讨其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及癌周组织、108例良性肝病肝组织、6例健康对照肝组织的hTERT与GGTmRNA—H亚型,观察这两种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65例原发性肝癌中,癌组织hTERT阳性56例(86.2%),GGTmRNA-H亚型阳性6l例(93.8%),AFP阳性40例(61.5%)(P〈0.05);hTERT在20例小肝癌癌组织阳性表达16例(80.0%),GGTmRNA—H亚型阳性表达18例(90.0%),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端粒酶逆转录酶、GGTmRNA-H亚型阳性表达率虽明显升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hTERT、GGTmRNA-H亚型联合分析可弥补AFP检测的不足,对提高肝癌、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小肝癌中端粒酶活性增高在癌形成中扮演重要的角色。hTERT基因检测比AFP更敏感、特异性更高,有望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4.
作者根据长春新碱和秋水仙碱对未分裂的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是由于生物碱作用于细胞微管这一假说而进行研究。作者使用三种方法进行实验。测微管药物对未分裂的白血病淋巴细胞和正常淋巴细胞的敏感性,试验D_2O对微管的稳定作用,以及确定光秋水仙(lumicolchicine)对白血病淋巴细胞的毒效。取正常人和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病人的淋巴细胞,分别加入微管药物溶液,置37℃条件下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药物治疗和内窥镜治疗门静脉高压症(PHT)的效果有很大的改善,但其远期疗效仍不如手术治疗。分流术和断流仍是目前治疗PHT最常用和经典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李旭红,王崇国,在岳鹏,张启华,缪松毅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的周围血淋巴细胞在体外用新的免疫学方法诱导成为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s.CTL)回输治疗30例...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α1b疗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型与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核酸杂交和酶联显色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 ,随机观察 10 5例 (B型 5 3例和C型 5 2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1b治疗 6个月和随访半年后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干扰素α1b治疗 6个月和随访半年后 ,B基因型患者的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和HBeAg/抗 HBe的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C基因型 (P <0 . 0 1) ,B基因型患者的有效应答率为 5 2 . 83 %,显著高于C基因型的 2 5 . 0 0 %(P <0 . 0 1)。B基因型的持续应答率高于C型 ,复发率低于C型 ,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 0 5 )。结论 B基因型对干扰素α1b的抗病毒疗效显著高于C型 ,HBV基因型是影响干扰素α1b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抗原多肽体外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体外增殖功能,细胞表型及杀伤机制,我们对三组人群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进行诱导和实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宁波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2017—2021年住院死亡病例的疾病构成、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方法从“浙江省卫生健康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导出宁波市二级及以上医院2017—2021年住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以ICD-10为标准对主要诊断进行分类汇总,采用SAS 9.4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2017—2021年宁波市二级及以上医院住院死亡病例为5226例(1.12‰),男性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病死率逐渐升高(P<0.01)。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共计4558例(87.22%)。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宁波市住院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主要死因制定针对性的疾病防治政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D-二聚体(D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T(cTnT)水平对急性胸痛患者预后预测的可靠性、敏感性.方法 92例急性胸痛患者分别测定DD、hs-CRP、cTnT水平后,随诊3个月,随诊终点为心脏事件.结果 随诊期间16例患者发生心脏事件,其中50%患者DD升高,43.8%hs-CRP升高,68.8%cTnT水平升高,43.8%患者3项均升高.92例患者中,DD升高和正常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5%和8.6%(P<0.01),hs-CRP升高和正常组为33.3%和8.5%(P<0.01),cTnT升高和正常组为22.4%和4.7%(P<0.01).结论 急性胸痛患者就诊时的DD、hs-CRP和cTnT水平可作为胸痛患者预后判断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