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袋收缩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12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囊袋收缩综合征进行囊袋松解术,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2只眼术后视力均有提高,10只眼视力〉10.4,2只眼视力0.1~0.3,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囊袋松解术是治疗重度囊袋收缩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彭波  任璐  张千帆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37(12):2823-2828
目的 探讨熊胆开明片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2年4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50例(292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75例,147眼)和治疗组(75例,145眼)。对照组患者滴眼曲伏前列素滴眼液,1滴/次,每晚1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熊胆开明片,4片/次,3次/d。两组均治疗30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眼压、视野、眼部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视觉相关生活质量(VRQL)评分、视觉诱发电位。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41%,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2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眼压、视野缺损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眼压、视野缺损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均显著升高,阻力指数(RI)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PSV、EDV明显高于对照组,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100波振幅显著升高,P100波潜伏期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P100波振幅高于对照组,P100波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行走、读写、暗适应、驾驶、家务劳动、室外活动评分和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行走、读写、暗适应、驾驶、家务劳动、室外活动评分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升高,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DA、AOP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熊胆开明片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降低眼压,减轻视野缺损,改善氧化应激、视觉诱发电位和眼部血流动力学,提升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张千帆 《中外医疗》2011,30(26):57-57
白内障是致盲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因此,研究白内障的病因,影响因素及治疗药物是防治和控制该病的有力措施。晶体的透光性改变是引发白内障的根本原因,而晶体透光性是由晶体的有序结构所决定的。本文简述氧化损伤与白内障发病机制的关系,并阐述当前糖基化抑制剂,谷胱甘肽和药物前体等的研究的一些进展,这些药物仍需要临床研究的进一步验证;维生素类抗氧化剂对预防和治疗白内障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大,故临床资料缺乏可比性;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s)的副作用又严重,只有阿司匹林类药物廉价方便,且副作用少,有望达到预期效果。目前有效的药物治疗白内障的手段仍是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4.
张千帆  刘瑞敏  穆红梅  郭洋  申飞  刘莹 《眼科新进展》2012,32(11):1024-1026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细胞计数法检测不同浓度Res处理Y79细胞后细胞的增殖活性,制作生长抑制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NF-κB/p65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Res能显著抑制Y79的增殖,其作用表现为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100 μmol·L-1 Res处理Y79细胞后细胞阻滞于S期,从0h的(32.69±4.28)%上升至24 h、48 h、72 h的(44.51±4.65)%、(55.41±3.14)%、(63.17±3.96)%;其凋亡率呈时间依赖性上升,从0h的(1.18±1.17)%上升至24h、48 h、72 h的(6.27±3.36)%、(11.13±4.04)%、(16.99±3.65)%,不同时间点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Y79细胞以100 μmol·L-1 Res处理后,NF-κB/p65表达从0h的0.53±0.09降至24 h、48 h、72 h的0.44±0.10、0.37±0.10、0.24±0.09,Survivin表达从0h的0.73±0.12降至24h、48 h、72 h的0.62±0.11、0.43±0.11、0.24±0.09,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Res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细胞周期阻滞和诱导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期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对儿童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影响。方法 56例106眼儿童白内障患儿行白内障吸出及后囊膜环形撕除,按是否一期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分为两组,Ⅰ组为非联合组47眼,Ⅱ组为联合组59眼,2岁以上儿童一期行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3~36个月。观察2组患儿术后视力,后发性白内障及其他并发症。结果两组后发障的发生率分别为:Ⅰ组14眼(29.8%),Ⅱ组5眼(8.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中一期行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19眼中后发障的发生率为5.55%(1眼),明显低于同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40眼中患儿后发障的发生率17.5%(7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前段玻璃体切割术能够减少或延迟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同期行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和囊外摘出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进行对比观察 ,以期评价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 0 0 1年 5月到 2 0 0 2年 5月间 ,在本院行白内障摘出术患者 14 5例 ,男 70例 ,女 75例 ,年龄 4 2岁~93岁 ,平均 6 5 .7岁± 8.9岁 .按EMERY等白内障核分级法将核分为 5级 ,其中 2级核 4 4眼 ,3级核 6 2眼 .4级核 39眼 ,14 5眼中超声乳化组 10 0眼 ,囊外摘出组 4 5眼。1.2 仪器、材料超声乳化仪采用眼力健opsysmmp ,人工晶状体采用眼力健model 5 3,内皮细胞检查采用日…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Kane公式应用于不同眼轴长度的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开封市眼病医院2022年4至12月行白内障手术158例(158眼), 根据眼轴长度将患者分为3组:A组49例, 眼轴≤22.0 mm;B组55例, 22.0 mm<眼轴<26.0 mm;C组54例, 眼轴≥26.0 mm。术前行IOL Master 700检查, 分别用SRK/T、Hoffer Q、Holladay 2、Haigis、BarrettⅡ、Kane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术后1个月行主觉验光, 比较人工晶状体屈光度预测误差均值(ME)、绝对值误差中位数(MedAE)。结果 A、C组患者每个公式的ME与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MedA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0、12.27;P<0.001, P=0.031), B组所有公式ME与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ME组内比较显示Kane公式与其他公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A组49例不同公式ME在±0.50 D范围内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era-hexosyl ganglioside GM1)与视神经病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首次发病的视神经病变患者143例196眼的临床资料,将可能影响研究对象视力预后的因素:性别、年龄、疾病类别、治疗前(矫正)视力、治疗前发病时间、是否接受GM1治疗为协变量;疗效、首次视力提高的时间、治疗2周后(矫正)视力为因变量,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GM1对视神经病变视力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GM1与视神经病变的疗效、首次视力提高时间、治疗2周后(矫正)视力关联有统计学意义,其P值、OR、95%CI分别为(P=0.000,OR=0.313,95%CI:0.170-0.578;P=0.001,OR=0.391,95%CI:0.219-0.698;P=0.000,OR=0.350,95%CI:0.196-0.625)。多因素分析:调整其他混杂因素后,GM1与视神经病变的疗效、首次视力提高时间、治疗2周后(矫正)视力显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调整OR值,95%CI分别为(OR=0.311,95%CI:0.159-0.606;OR=0.424,95%CI:0.224,0.805;OR=0.308,95%CI:0.141-0.671)。结论 GM1对视神经疾病的视力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有助于获得较好的视力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MP-9基因(-1562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我国河南省汉族人群糖尿病性白内障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58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病例组)和56例健康人群(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MMP-9(1562C/T)基因多态性在河南省汉族人群中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MMP-9(1562C/T)位点变异等位基因T在病例组及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17.2%和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C/T、T/T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是69.0%、27.6%、3.4%和75.0%、23.2%、1.8%。与C/C基因型相比C/T、T/T基因型个体携带者并未增加患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风险。结论 MMP-9(1562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我国河南省汉族人群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风险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