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损伤诊治体会(附5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先亮 《腹部外科》1998,11(2):69-70
本文总结我院1986~1996年收治的56例肝损伤的诊断方法和处理措施。本组56例肝损伤均经过手术治疗。其中,行清创缝合止血33例;带蒂网膜、明胶海绵或纱布填塞15例;清创性肝切除8例。本组共治愈47例,死亡9例。本文对肝损伤的诊断、术前处理、术式选择、腹腔引流及术后处理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肝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临床观察及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本组38例小儿肝损伤均经过手术治疗。行单纯缝合止血10例;大网膜填塞缝合止血11例;明胶海绵或止血纱布(可吸收)填塞缝合止血5例;清创性肝切除12例,加肝动脉结扎术1例;右半肝切除1例。治愈32例,死亡6例,病死率15.8%。结论:小儿Ⅱ~Ⅵ型肝损伤一经诊断腹腔出血或合并其它脏器损伤,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应立即手术治疗。术中彻底止血,清除无生机的肝组织,妥善放置腹腔引流及术后应用综合性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我院 1999年 3月~ 2 0 0 1年 3月共收治小儿肝脏损伤 32例 ,非手术方法治疗2 3例 ,2 1例获得成功。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3例中 ,男 17例 ,女 6例。年龄 2~ 14岁 ,平均 9 5岁。入院时间最短 2h ,最长 5 2h。 90 %患儿 2 4h内得到诊治。根据吴孟超[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本科近年收治的经过手术证实的13例十二指肠破裂患儿,10例采用裂口缝合或断端吻合+减压性空肠造瘘+回输消化液的方法治疗,2例合并胰腺损伤而行改良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1例胰头断裂且伤及胆总管下段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1例术后死于不可逆休克,1例术后5天出现胰瘘死亡,2例术后分别出现胆瘘及粘连性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减压性空肠造瘘及回输消化液的方法应用于小儿十二指肠损伤的治疗,在预防术后十二指肠瘘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消化液的回输,既有利于患儿的术后肠功能早期恢复,又能减少补液量。但合并胰腺损伤者,笔者主张行改良十二指肠“憩室化”术式。  相似文献   
5.
张先亮 《临床医学》1998,18(2):34-35
我院自1976~1996年共收治小儿十二指肠损伤23例,其中9例采用裂口缝合或断端吻合+减压性空肠造瘘+回输消化液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9例,男6例,女3例。年龄5~13岁。压砸伤5例,撞击伤3例,坠落伤1例。其中单纯十二指肠损伤3例,合并肝脾破裂2例,肾破裂1例,胰腺挫伤1例,胃肠破裂2例。从受伤至入院时间:6小时以内4例,8~24小时5例。损伤十二指肠第一部1例,第二部4例,第三部3  相似文献   
6.
直肠黏膜活检病理检查对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外科常见病,发病率在小儿消化道先天性畸形中位居第二[1]。其病理基本变化是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如,临床出现结肠狭窄及近端肠管显著扩张、肥厚。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以往多靠临床症状和钡剂灌肠等来确定,但误诊率较高。本院自1999年3月起采用内镜下直肠黏膜活检术辅助诊断13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先亮 《临床医学》2001,21(2):20-21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穿孔的临床表现及围手期处理措施,方法:总结19年来的7例新生儿胃穿孔,就其围手术处理进行讨论,结果:本组7例中5例行穿边缘修剪后修补,2例行环死胃壁修剪后胃成形术,5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新生儿胃穿孔起病突然,早诊断,早手术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腹部创伤再手术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再次手术的原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腹部创伤再次手术的诊治经过。结果本组22例患者经再次手术17例治愈,4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腹部创伤再手术重在预防,初次手术的全面仔细探查、认真正确处理可以避免或减少再次手术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驱血带辅助下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术与传统单纯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比较。方法:大隐静脉曲张88例中,传统单纯高位结扎加剥脱术56例,驱血带辅助下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32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术后疗效。结果:(1)传统剥脱组与点状剥脱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5.0±12.5)min,(62.0±10.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05.00±52.32)mL,(72.00±14.26)mL;下床时间分别为(24±5)小时,(6±3)小时;住院天数分别为(8.0±2.7)天,(3.0±1.3)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传统剥脱组与点状剥脱组术后感染分别为6例,1例;术后并发症分别为20例,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剥脱组复发3例,点状剥脱组复发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驱血带辅助下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术并发症少、切口瘢痕愈合早等优点,适合临床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联检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NSE和SA含量的变化,探讨它对肺癌诊断和预后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