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张俊磊  张培华 《医学综述》2014,(23):4237-4239
脂肪干细胞(ADSCs)来源于脂肪组织,是具有多方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ADSCs作为种子细胞,能促使血管、骨、软骨、肌腱、神经、皮肤等组织的修复、再生及更新。该文主要介绍ADSCs的分离、培养、鉴定、分化潜能及其在骨组织工程和创面修复中的最新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
广州2002年登革病毒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从2002年广州采集的可疑登革病人血清中分离登革病毒,明确流行株的血清型及基因型,并鉴定该分离株的毒力。方法采集疑似登革热患者血清20份,应用C6/36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进行病毒分离,并合成登革病毒通用引物,进行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后,将PCR扩增产物克隆到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和比对。确定血清型后,进一步扩增在病毒进化上有代表意义的病毒血清型特异性E/NS1连接区基因片段,测序后用邻位相连(N—J)法构建登革病毒进化树,分析此次登革病毒流行株的来源。通过乳鼠脑内接种及空斑实验,测定分离株的毒力。结果上述20份血清标本中,5份标本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主要表现为细胞融合,形成大小不一的空泡和网状结构。RT-PCR扩增、序列测定证实为登革病毒Ⅰ型。E/NS1连接区基因序列片段分析表明,2002年广州分离株(DEN-1/GZ2002)的核苷酸序列与基因型Ⅳ型的DEN—1/T14株(澳大利亚,1981)同源性最高,达98%。N—J法构建进化树显示:11株DEN-1病毒分成3个基因群,分别与Rico-Hesse1990分型中的Ⅰ,Ⅳ和Ⅴ型以及Ana P.Goncalvez 2002年分型中的亚洲型,南太平洋型和美N/tbN型相符,本室分离的DEN-1/GZ2002株属于Ⅳ型或者称南太平洋型。DEN-1/GZ2002株脑内接种乳鼠11d左右导致乳鼠弓背,后肢麻痹、瘫痪,直至死亡。感染Vero细胞8d后可见小而不透明的空斑,病毒滴度可达10^6pfu/ml,TCID50为4.37log pfu/0.2ml。结论2002年广州登革热流行为登革病毒Ⅰ型感染所致,病毒基因型为Ⅳ型,本实验虽然未明确毒力相关基因,动物实验及细胞感染实验证实该分离株的毒力较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CHO细胞中稳定表达人整合素β,对登革2型病毒(Dengue virus serotype 2,DV2)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表达人整合素β3的质粒转染CHO细胞,通过G418筛选、流式细胞学检测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建立稳定表达整合素β3的CHO细胞株;利用该细胞株进行感染实验,柃测人整合素β3稳定表达对DV2易感性的影响.结果 共获得了C9、C10、F8和H6 4个高表达整合素β3的细胞克隆,其中克降F8中整合素β3的表达水平最高,是对照组的1.89倍.感染实验结果显示,进入整合素β3高表达细胞株的病毒数量均有所增高,增高的比例与整合素β3的表达增高趋势基本一致,进入F8细胞株的病毒量最高,是财照细胞的2.63倍,说明整合素β3有助于DV2进入细胞..结论 在CHO细胞中外源性表达整合素β3可以提高DV2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经脑感染后登革病毒在小鼠脊髓分布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分析登革(DEN)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的生长规律和分布特点。方法 用2型登革病毒(DEN-2)对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进行脑内接种,应用空斑法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感染后小鼠CNS和血清中的病毒滴度及病毒抗原的分布。结果 感染后小鼠逐渐出现皮毛不整、脊柱侧凸及驰缓性麻痹。从感染后3d到麻醉发生日,可在小鼠的脑皮质和脊髓中检测到滴度较高的DEN-2病毒,而血清中侧检测不到病毒。免疫荧光染色显示DEN病毒抗原大脑海马、基底核和脊髓灰质的神经元内。登革病毒抗原在感染早期和晚期在脊髓灰质的分布也存在差异。结论 感染后DEN在脊髓灰质内的分布不同提示脊髓不同部位的神经元对登革病毒的易感性可能不同。病毒在大脑、脊髓神经细胞内的增殖造成的细胞损害可能是登革病毒感染某些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个关键步骤是病毒与被感染细胞表面病毒受体结合,在病毒受体的介导下,病毒颗粒通过细胞的内吞等过程进入细胞内复制.因此病毒受体是决定病毒宿主特异性和组织嗜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