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总结左胸肋间入路微创封堵手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的初步经验。方法2014年2月至2 015年9月我们对19例干下型VSD患儿施行外科微创封堵手术,其中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0.5~17岁,平均(3.2±4.3)岁;体重5.5~50.0 kg,平均(14.3±10.9)kg;缺损直径3.5~9.0 mm,平均(5.4±1.8)mm;合并主动脉瓣右冠瓣轻度脱垂6例,主动脉瓣局限~轻微反流3例,肺动脉瓣轻中度狭窄1例,轻度狭窄1例。均采用左胸肋间入路,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视下建立VSD输送轨道并置入封堵器,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主动脉瓣反流;于出院前、手术后定期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 18例封堵手术获成功,因新发主动脉瓣中度反流及残余分流而中转开胸手术1例。术中新发主动脉瓣轻微反流2例,术前合并主动脉瓣反流患者中有2例反流加重。手术时间35~85 min,平均手术时间(55.7±15.9)min。术中出血量3~200 mL,平均(22.7±43.3)mL。围手术期输血1例。术后住院时间3~13 d,平均(4.2±2.3)d。术后出现残余分流、上呼吸道感染、伤口感染各1例。随访6~25个月,平均(14.7±7.0)个月,随访期间1例新发主动脉瓣反流,1例术中新发主动脉瓣反流消失,2例术后仍有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反流无明显变化,1例残余分流愈合,无传导阻滞发生。结论左胸肋间封堵手术治疗干下型VSD手术安全,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对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尤其主动脉瓣反流的干下型VSD需慎重施行外科徽创封堵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三尖瓣关闭不全(TR)致右心重构的动物模型.方法 以比格犬为实验对象,采用右侧开胸短时阻断上、下腔静脉,切开右心房,心脏不停跳直视下剪除三尖瓣叶,根据术中心脏超声TR与右心房面积比(TR/RA)分为重度TR组(n=8,40%≤TR/RA< 70%)、极重度TR组(n=3,TR/RA≥70%),假手术组为对照组(n=3,无TR).超声心动图定期追踪检查,对饲养满18个月的2条犬处死,取器官组织标本.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最长饲养超过540 d,存活率为100%.手术组犬体质量逐渐增加,部分犬出现腹水.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右心功能减退,处死的手术组比格犬解剖发现肝硬化及大量腹水,提示发生右心重构和右心衰竭.假手术组手术前后未见差异.结论 直视下剪除三尖瓣叶可成功建立TR致右心重构的动物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可控性强、存活率高等特点,是研究右心重构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总结双向Glenn手术治疗功能性单心室的术后管理经验。方法38例功能性单心室患者,男19例,女19例。年龄7个月至20岁,中位年龄3.5岁,体重5.6~56 kg,平均(15.4±10.7)kg,其中27例在非体外循环完成保留前向肺血流双向Glenn手术,11例需体外循环支持。术后观察患者心率、血压、SpO2、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变化,颈内静脉持续监测上腔静脉压估测肺动脉压,抗血小板或抗凝防止吻合口处血栓形成,处理可能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因素,术后1、3、6、12个月门诊随访复查。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经皮SpO270%~98%,平均(86.0±8.6)%,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出现并发症共14例,无并发症有24例。术后并发症患者与无并发症患者比较,术后肺动脉压显著升高,引流量明显增多,并且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结论保留前向肺血流的双向Glenn手术能提高患者SpO2,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安全用于无法解剖纠治功能性单心室型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应用靶向药物治疗加强降低肺阻力、促进上腔静脉回流,可能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