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抑素转基因双歧杆菌口服冻干粉剂(endostatin transfected bifidobacterium oral powder prepara-tion,ETB-2)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对大鼠大肠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ETB-2对人结肠癌细胞株LS-174T、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的作用.以二甲肼(DMH)为诱发剂,观察ETB-2对大鼠大肠癌的防治作用;DMH诱癌及ETB-2灌胃时间为18周,在第33周结束实验.结果 ETB-2在体外对人结肠癌细胞株具有显著的选择性杀伤作用,体内给药可明显降低大鼠大肠癌发生率(60%:100%,P<0.01),但大肠癌平均个数及肿瘤体积指数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TB-2对DMH诱导的大鼠大肠癌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单克隆抗体与伊立替康联合应用体外对抑制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CCK8检测bFGF单克隆抗体联合伊立替康对小细胞肺癌株H223增殖的抑制作用.Annegin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新型bFGF单克隆抗体联合伊立替康对小细胞肺癌株H223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分析bFGF-mAb联合CPT-11对AKT和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bFGF单克隆抗体、伊立替康剂量依赖性抑制小细胞肺癌株H223的增殖,bFGF单克隆抗体组、伊立替康组及bFGF单克隆抗体联合伊立替康组对小细胞肺癌株H223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8.73%、21.96%、54.30%,联合用药组抑制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bFGF单克隆抗体、伊立替康剂量依赖性诱导小细胞肺癌株H223的凋亡,bFGF单克隆抗体组、伊立替康组及bFGF单克隆抗体联合伊立替康组诱导小细胞肺癌株H223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2.7%、4.3%、6.5%,联合用药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bFGF单克隆抗体组、CPT-11组及bFGF单克隆抗体联合CPT-11组可明显抑制p-AKT蛋白和p-ERK1/2蛋白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而对AKT、ERK1/2蛋白则影响不大.bFGF抗体联合CPT-11一方面通过抑制p-AKT蛋白和p-ERK1/2蛋白的水平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结论 bFGF单克隆抗体联合伊立替康对小细胞肺癌株H223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信号通路分析结果表明bFGF单克隆抗体联合伊立替康能有效阻断与bFGF相关的MAPK/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Numb蛋白和p53蛋白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两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8例肝硬化组织和9例正常肝组织中的Numb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Numb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4.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p53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在HCC组织中,Numb蛋白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0.4667,<0.05)。结论 HCC组织中Numb蛋白和p53蛋白表达与非HCC组织比较均有变化,两者可能均参与了HCC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IL-18、IL-18BP的水平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1例肝硬化患者及18例正常人血清IL-18及IL-18BP的含量.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L-18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和肝硬化患者,IL-18B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肝硬化患者(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及IL-18B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 外周血IL-18及IL-18BP水平可作为反映原发性肝癌患者及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指标,也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金片联合沙利度胺对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3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均口服小金片1.08g,2次/d;沙利度胺100mg,1次/qn。60d后观察疗效和毒副反应,同时于治疗前1d,治疗后60d测定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18%(CR+PR),CR0例,PR6例,SD10例,临床收益率48%,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头晕,嗜睡,麻木,恶心,感觉异常等。治疗前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低,CD4/CD8+比值低,CD8+T细胞高,治疗后外周血CD3+、CD4+及CD4+/CD8+细胞比值较治疗前升高明显,CD8+T细胞降低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小金片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可改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探讨CRP及sICAM-1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73例冠心病患者分成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20)、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25)、急性心肌梗塞(AMI)组(n=28),并将SAP组定义为非活动性冠心病组,UAP和AMI组定义为活动性冠心病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n=20);分别测定其血清CRP、sICAM-1、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1)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RP、sICAM-1水平均有增高(P<0.05),且活动性冠心病组CRP、sICAM-1的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性冠心病组(P<0.01)。(2)AMI组患者血清CK、CK-MB浓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MI组患者的CRP、sICAM-1水平分别与CK-MB浓度呈正相关(r=0.678,P<0.01;r=0.643,P<0.01)。结论:炎症参与了冠心病发病的整个过程,而CRP及sICAM-1在此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综合指数和秩和比法在评价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为医院管理部门制订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8项护理统计指标应用综合指数和秩和比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护理质量的综合评价排名依次为外科、内科、妇产科、肿瘤科等,儿科排名最后。结论综合指数和秩和比法简单易行、准确实用,可为护理管理部门制定管理对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晚期胃癌患者的抑郁与生存质量的状况,并探讨二者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 )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131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健康人群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31例晚期胃癌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47.33%,SDS平均得分为(45.99±15.47)分,高于健康人群。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为:生理领域(61.61±12.66)分,心理领域(59.54±12.49)分,社会关系领域(64.95±14.16)分,环境领域(52.93±14.07)分,均低于健康人群。抑郁得分与生存质量4个领域的评分均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与心理领域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 r)=-0.636,决定系数( r2)=0.4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的抑郁程度较高,生存质量较差,二者具有相关性。其中,抑郁与心理领域的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IL-18、IL-18BP的水平与原发性肝癌、良性肝肿瘤及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关东.揭示血清IL-18及IL-18BP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原发性肝癌36例、良性肝肿瘤18例、肝硬化25例及正常人20例的血清IL-18及IL-18BP含量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中AFP的含量,比较各组间IL-18及IL-18BP含量的差别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AFP与IL-18、JL-18BP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JL-18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组及良性肝肿瘤组,而血清IL-18B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组和良性肝肿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且原发性肝癌组的血清IL-18及IL-18BP水平与其临床分期有密切联系:临床分期越晚,血清IL-18水平越低,血清IL-18BP水平越高;临床分期越低,血清IL-18水平越高,血清IL-18BP水平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另外.原发性肝癌惠者的血清IL-18水平与AFP含量成负相关(γ=-0.715 2,n=36,P<0.01),血清IL-18BP的水平与AFP含量成正相关(γ=631 5,n=36,P<0.01);肝硬化患者、良性肝肿瘤患者血清IL-18及IL-18B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外周血IL-18及IL-18BP水平可反映原发性肝癌、良性肝肿瘤及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及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及临床分期的有效指标,与AFP同时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