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与体能锻炼对肺移植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行肺移植手术患者按自愿和知情同意原则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按常规肺移植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于术前及术后在个案护士的指引下,给予呼吸功能与体能锻炼。两组比较术前、术后的一般情况、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脱机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肺活量(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时肺功能指标与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功能与体能锻炼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对促进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序贯式排痰护理方案在肺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2例肺移植患者术后实施序贯式排痰,包括雾化吸入、膨肺吸痰、鼓励咳嗽及呼吸功能锻炼、协助排痰、鼻导管吸痰、纤维支气管镜排痰、气管切开.结果 32例肺移植患者术后均行雾化吸入,膨肺吸痰,拔管后均鼓励咳嗽及呼吸功能锻炼;根据患者情况5例行叩背排痰,19例行振动机排痰,4例行鼻导管吸痰,3例因肺部感染行纤维支气管镜排痰,1例因严重呼吸道梗阻行气管切开.肺移植患者术后氧合指数、肺活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序贯式排痰是一个更符合人体生理、系统的排痰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移植护理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方法建立肺移植护理团队,包括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组、心理护理组、ICU重症特护组、随访护理组,通过加强各组护士的专业培养和能力培训,完善肺移植护理服务流程。结果肺移植护理组护士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同时为肺移植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术后患者在VC、FVC1、FVC、MVV明显改善(P〈0.05),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P〈0.05)。结论通过构建肺移植护理组不仅能够明确护士发展方向,同时有利于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部物理治疗在肺移植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3月的40例肺移植病人作为对照组,2014年4月—2016年2月的40例肺移植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采用胸部物理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后1周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两组使用有创和无创呼吸机支持时间及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1周pH水平高于对照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水平低于对照组,氧分压(P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使用有创呼吸机时间、无创呼吸机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肺部感染、严重疼痛及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移植病人术后实施肺部物理康复治疗能改善病人术后呼吸功能,缩短使用呼吸机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