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用于治疗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15例,根据NPWT原理,一期清创后囊袋内放置负压引流系统,封闭创面后持续负压(300~400mmHg)引流5~7d,二期将起搏器重置深埋于胸大肌后间隙并闭合创面,保留原心脏起搏器系统。结果术后随访5~3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2个月,其中14例起搏器囊袋感染治愈,伤口愈合良好,随访期内未发现感染复发。1例血培养阳性患者前后经过3个疗程的NPWT治疗,感染仍无法控制,最终移除感染侧整套起搏器装置,并在对侧植入新的起搏器系统后治愈。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NPWT是一种可行的治疗血培养阴性、非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单纯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贲门癌体素内不一致运动(intro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MR成像的特点及其与正常贲门间IVIM各参数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贲门癌患者与贲门正常患者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常规扫描和双指数模型IVIM扫描,并测量两组患者的IVIM得到的标准ADC、D、D*和f值,进行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贲门癌组标准ADC、D、D*和f分别为(1.18±0.35)×10-3 mm2/s、(0.63±0.67)×10-3 mm2/s、(21.29±18.83)×10-3 mm2/s、0.37±0.37,贲门正常患者标准ADC、D、D*和f值分别为(1.56±0.38)×10-3 mm2/s、(1.32±1.06)×10-3 mm2/s、(8.59±3.98)×10-3 mm2/s、0.70±0.22,贲门癌组标准ADC、D、f值均低于正常组,D*值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20、2.473、2.325、2.923;P=0.006、0.027、0.019、0.006)。贲门癌组、正常组标准ADC与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73、0.868;P=0.543、0.326)。结论贲门癌组标准ADC和D值较低、D*较高,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贲门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高龄直肠癌Miles术造口患者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蓓  丁亚  卫莉  庄兢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109-110
结直肠癌在欧美等国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高龄结直肠癌在我国也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其中直肠癌的发病率占6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胶原蛋白生物工程海绵为支架的自体微粒皮复合口腔黏膜移植在阴道狭窄再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阴道狭窄患者尿道与直肠之间形成腔穴并止血,取颊部口腔黏膜,在大小阴唇交界处取游离皮片,将两者形成微粒并混合,采用阴道软性模具,将混合组织铺在胶原蛋白生物工程海绵上,并紧贴于再造的阴道腔穴内侧壁上,碘仿纱条填塞固定6d后取出软质模具,更换成硬质模具并每日进行阴道冲洗,术后继续佩戴硬质模具6~12个月。结果:本组8例阴道狭窄患者经过术后6个月~3年的定期随访,并进行病理学复查,效果良好,再造阴道愈合迅速,且不易破损,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结论:应用以胶原蛋白生物工程海绵为支架的自体微粒皮复合口腔黏膜的游离移植进行阴道再造,方法新颖,术后创伤较小,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夏庆欣  庄兢  高阳  冯稳 《中原医刊》2011,(15):23-25
目的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对2例EAML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分析,复习文献,讨论其诊断、鉴别诊断、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性评估。结果2例年龄分别为48、29岁,均无肉眼血尿,无结节硬化症;眼观:肿瘤位于肾脏内,肿瘤无包膜,均有出血、坏死;镜检:瘤细胞体积大,呈多边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或空泡状,可见核内包涵体,多核巨细胞散在其中。瘤细胞弥漫性实性排列,呈浸润性边缘;2例均未见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图像。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瘤细胞HMB45、Mela—A、CD68阳性,SMA和vimentin散在性阳性,CK、EMA、RCC、CD10均阴性。结论EAML是一种单向性分化的、缺乏AML经典形态的肿瘤,瘤细胞特异性表达HMB45可与其他肾脏肿瘤相鉴别,易复发和出现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筛选标准.方法对符合AmsterdamⅡ标准的9个家系进行随访和回顾.结果9个家系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发病年龄较散发大肠癌明显提前,多原发癌和低分化癌多见.结论AmsterdamⅡ标准相对严格,简化该标准有助于HNPCC的临床筛选工作.  相似文献   
7.
胃间质瘤7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发生于胃的GIST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通过超声内镜、CT、消化道钡餐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明确诊断需通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79例中,CD+117 73例 (93%)、CD+34 66例(83%),经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83%,5年无瘤生存率72%.结论 发生于胃的GIST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出血、坏死及Fletcher分型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发生于胃的GIST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通过超声内镜、CT、消化道钡餐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明确诊断需通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79例中,CD117+ 73例(93%)、CD34+ 466例(83%),经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83%,5年无瘤生存率72%。结论发生于胃的GIST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出血、坏死及Fletcher分型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线性光谱成像方法在临床上用于无损探测、实时监测小儿毛细血管瘤的病理生理过程,追踪其病程发展过程,以及评估治疗效果的潜力。方法:选取58例资料完整的小儿皮肤毛细血管瘤(颌面部)手术切除标本,其中增生期(2~12个月)26例,消退期(2~5岁)16例,消退完成期(6~11岁)16例。将样品切成30μm厚度,进行非线性光谱成像分析,相应的正常皮肤做为对照。结果:正常皮肤与不同时期毛细血管瘤组织中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纤维的含量、形态结构和光谱特性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基于双光子激发荧光(Two-Photon Excited Fluorescence,TPEF)和二次谐波产生(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SHG)相结合的非线性光谱成像技术有可能成为临床上用于无损探测、实时监测小儿毛细血管瘤的病理生理过程,追踪其病程发展过程,以及评估治疗效果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应用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中原钙黏素-LKC mRNA的表达.结果 显示,原钙黏素-LKC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细胞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与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提示检测结直肠癌中原钙黏素-LKC的表达水平,有助于预测结直肠癌进程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以及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