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139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偏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览本草,翻阅现代中药书籍,均提到中药"偏性".针对疾病状态阴阳失调之偏,以偏纠偏,中药之"偏性"成为诠释中药作用原理的工具.然而,中药"偏性"概念是什么?其内涵如何?目前尚无清晰的表述.笔者不揣浅陋,试就此提出管窥之见,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2.
山茶科药用植物性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茶科药用植物性效研究常章富,陈京荔,范冬梅,汤培玲,黄垚,卢赣鹏,宋发贤(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宣武区中医院北京100050)(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116011)关键词:山茶科植物;药材资源;性味;功效山茶科植物,在全世界有28属...  相似文献   
3.
夜读拾奇     
少食少睡 寿事天年 清代文学家梁章矩。博览群书,著作颇多。不但熟于掌故,而且精于养生。他曾在《归田琐记》中论及养生之道,认为少食少睡有益于健康。文云: 今人认为饱食安眠是人生最大快事,其实不然。多食则气滞,多睡则神昏,养生者理当避忌。古时。三国曹魏人应璩在诗中曾谈到,中叟之所以长寿,是由于其能“日量腹、节所受。”西晋张华  相似文献   
4.
相恶作为中药七情配伍之一,最早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论述相恶时云:“相恶者,夺我之能也。”后世多沿袭之。现代教科书多将相恶定义为: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种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笔者对相恶的历史源流进行了考证并对其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吴嘉瑞  张冰  常章富  仁谦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5):1219-1220
相恶是中药七情配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在历代本草中不尽相同,是否作为配伍禁忌也有所争议。现代教科书多将相恶定义为: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种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有的书籍还将相恶与相反并提,列为配伍禁忌。笔者对古代本草医籍中相恶涵义的演变进行了初步考证,希冀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相恶理论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相恶作为中药七情配伍之一,最早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序  相似文献   
6.
相恶与相畏是中药七情配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代涵义泾渭分明。但中国古代本草医籍中存在相恶与相畏记载混淆及涵义互通等现象。笔者对相恶与相畏的历史渊源,唐宋以来相恶和相畏记载混淆、涵义互通、相对而论等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证与辨析。希冀为中美医药同仁更好地理解传统中医药学中相恶、相畏配伍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常章富 《家庭医药》2004,(10):16-16
在古书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古代有八位仙人,个个都有好几百岁。之所以能如此长寿,是因为他们各自服用了能使自己长寿成仙的物品。其中有一个叫移门子的,服食的就是堪称上品仙药的五味子。他连续服食了16年,不但寿岁长绵,而且肌肤细润,洁白如玉,尤如天仙一般。更令人称奇的是,他还因此八火火不灼,入水水不沾,练成水火不怕的神功。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及其防治28问(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血压是怎么一回事?   A: 心脏跳动时产生的压力,也会通过血液向血管壁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就叫做血压.   心脏跳动有收缩与舒张,故血压也有收缩压(高压)与舒张压(低压).……  相似文献   
9.
细辛的内服用量与毒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细辛,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细辛AsarumheterotropoidesFr·Schm idt var·mandshuricum(M axim·)K itag·、汉城细辛A·sieboldiiM iq·var·seoulenseNakai或华细辛A·sieboldiiM iq·的全草。对其用量与毒性的认识,是历代医药学家争论不已的问题,今笔者不揣浅陋,  相似文献   
10.
七情配伍即指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种配伍关系,是中药配伍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医遣药组方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从历史源流和临床涵义两个方面封七情配伍作一论述,希冀为中药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