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异氟醚对高级别脑胶质瘤细胞MYC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含2%异氟醚的气体环境及常规气体环境(5% CO2)培养对数生长期的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 6 h,作为异氟醚组及对照组;CCK-8实验检测两组细胞气体暴露完成后0、24、48、72 h相对增殖能力;Transwell侵袭及迁移实验检测两组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组细胞C-Myc及N-Myc的蛋白表达。结果 异氟醚组细胞于暴露完成后48、72 h时增殖能力较对照组细胞显著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氟醚组穿透基质胶的侵袭细胞数、穿过微孔的迁移细胞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异氟醚组C-Myc及N-Myc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异氟醚可通过下调C-Myc及N-Myc基因的表达,抑制人高级别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转移。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所在科2006-01—2012-01共收治脑室内出血患者178例,86例采用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92例采用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并结合腰大池置管引流及间断尿激酶脑室内及鞘内灌注治疗。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78例脑室内出血患者,均经头颅CT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患者男,23岁。因开放性颅脑损伤在外院行清创及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个月余转入我院。颅底薄层轴位、冠状位CT和MRI扫描,确定脑脊液漏为筛窦、蝶窦骨折所致。全麻下采用前额部发际内双侧冠状切口、低位双侧额骨瓣开颅、硬膜外入路,行脑脊液漏修补术:(1)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第Ⅶ、Ⅷ脑神经并发症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充分打开小脑水平裂-小脑脑桥裂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术后疼痛立即完全消失91例,术后1~3 d疼痛完全消失4例.听力下降1例,面部轻瘫1例,随访均好转.结论 术中打开小脑水平裂-小脑脑桥裂应注意避免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侧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对47例双侧幕上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恢复良好32例,中残7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恰当的手术方式可改善双侧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己酮可可碱对兔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脊液中TGF-β1的影响及其与蛛网膜纤维化的关系。方法新西兰兔5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己酮可可碱干预组,应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建立兔SAH模型,在模型组基础上给予己酮可可碱干预,分别在第3、7、11、16、21天检测各组脑脊液中TGF-β1的浓度,第21天处死动物取脑,Masson法染色后,应用图像处理软件显示胶原纤维含量。结果模型组和干预组脑脊液中TGF-β1的浓度在第3天和16天出现两个高峰,但干预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空白组无明显改变。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蛛网膜下腔纤维含量明显增多,与干预组和空白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干预组蛛网膜下腔纤维含量较空白组增多,较模型组减少,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己酮可可碱能降低兔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TGF-β1浓度,具有一定的抗蛛网膜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出导致脑神经疾病的责任血管的分型标准,总结处理不同类型责任血管的经验教训.方法 根据责任血管与脑神经的关系,将责任血管分为非贯穿型、贯穿型和混合型.对非贯穿型,将血管与脑神经分开;对贯穿型,以血管为起点沿长轴分开神经根,将血管推向脑神经根远端;对混合型,一般先处理非贯穿型的血管,再处理贯穿型血管.最后行围套式微血管减压.结果 98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969例疼痛立即消失,14例疼痛明显减轻;279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后225例痉挛立即消失,54例不同程度减轻;33例舌咽神经痛患者,术后32例疼痛立即消失,1例明显减轻.1 097例得到随访,术后一年以上复发29例(2.64%).结论 充分认识各型责任血管的存在,正确进行责任血管的分型,重视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各型责任血管,将有助于提高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疾病的有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