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与拉贝洛尔在治疗颈丛神经阻滞颈部手术中不良心血管反应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3年5月本院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行颈部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拉贝洛尔组(L组),每组各50例。D组患者在颈丛神经阻滞后辅助应用右美托咪定,维持血流动力学;L组在颈丛神经阻滞后辅助应用拉贝洛尔。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D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4.0%)显著低于L组(34.O%)(P〈0.05)。D组能很好地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患者感觉舒适,能很好地耐受手术体位;L组血流动力学有所波动,且患者难以耐受手术体位,需加用镇静剂才可完成手术。结论在颈丛神经阻滞下行颈部手术时,使用右美托咪定能很好地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患者能很好地耐受手术体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制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2年1月入住急诊科和ICU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脑外伤和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2例,使用普通气管导管进行气管插管;研究组28例,使用自制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4d,比较两组VAP的发生率:比较机械通气14d内两组出现的VAP患者及VAP平均出现时间的早晚。结果机械通气14d,对照组发生VAP11例,发生率为50.0%;研究组发生VAP6例,发生率为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VAP平均发生时间为9.9d;研究组VAP平均发生时间为12.5d,研究组VAP发生时间比对照组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制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能降低VAP发生率和推迟VAP发生时间,能有效预防VA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更有效预防再发脑梗死(RCI)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51例初发脑梗死(PCI)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联合阿斯匹林治疗组77例和阿斯匹林对照组74例,观察两组患者再发脑梗死(RCI)的发生率。结果:辛伐他汀联合阿斯匹林治疗组再发脑梗死(RCI)的发生率为16%,阿斯匹林对照组再发脑梗(RCI)的发生率为24%,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斯匹林治疗组比阿斯匹林对照组能更好地预防脑梗死再发生,且长期服用较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间断常压高浓度氧(NH)治疗危重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科和ICU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数字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两组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和相同的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机械通气时持续给予低浓度氧;治疗组间断给予常压高浓度氧加低浓度给氧.比较发病后14天和21天时两组的Glasgow评分.结果:发病后14天,治疗组和对照组的Glasgow评分平均值分别为8 7143分和6 6923分,两组 Glasgow评分平均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发病后21天,治疗组和对照组的Glasgow评分平均值分别为9 0769分和7 0分,两组Glasgow评分平均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间断常压高浓度氧治疗危重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用双腔支气管插管救治大咯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30日~2012年4月30日我院急诊科、呼吸科、胸外科和中心ICU收治的大咯血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研究组23例。对照组接受普通气管插管救治;研究组接受双腔支气管插管救治。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及插管治疗后的咯血总量。结果对照组抢救成功率36.36%明显低于研究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接受气管插管后咯血总量为(495±12.5)mL,研究组接受双腔支气管插管后咯血总量为(410±16.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支气管插管救治大咯血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自编机械通气呼吸频率过快报警解决方案流程”的实用性,分析常见报警原因。方法2009年5月~2012年3月,笔者应用“自编机械通气呼吸频率过快报警解决方案流程”分析并排除机械通气呼吸频率过快报警,然后统计报警原因。结果应用“自编机械通气呼吸频率过快报警解决方案流程”能很快排除报警。呼吸频率过快报警常见原因是患者烦躁、发热、灵敏度设置不合理等。结论“自编机械通气呼吸频率过快报警解决方案流程”具有实用性。呼吸频率过快报警的原因很多,只要结合病情认真分析,不难发现和排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透导管双腔双袋引流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2月人住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中等量至大量的胸腔积液患者4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23)和对照组(n=22)两组。治疗组采用血透导管双腔双袋引流,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单腔单袋引流。比较两组胸水消失的天数、平均每天引流出的胸水总量。结果血透导管双腔双袋引流比中心静脉导管单腔单袋引流效果更好,前者每天引流的胸水总量比后者多,前者比后者胸水消失的天数少,两组间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透导管双腔双袋引流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86例发生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梗死组86例:平均年龄(63.19±4.62)岁;糖尿病史5年以上52例(60%);血糖控制不理想47例(55%);伴有高血压或高脂血症56例(65%).非脑梗死组94例:平均年龄(56.38±2.81)岁;糖尿病史5年以上23例(24%);血糖控制不理想12例(13%);伴有高血压或高脂血症20例(21%).结论:年龄大、病程长、伴有高血压或高脂血症、血糖控制不理想可增加2型糖尿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控制血糖至理想状态和积极治疗合并症(高血压、高脂血症)对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发病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痛胸腔穿刺及胸腔置管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3年7月入住我院的胸腔积液患者65例。50例实施常规胸腔穿刺或胸腔置管。为常规治疗组。15例实施无痛胸腔穿刺或胸腔置管,为无痛治疗组。计算两组在操作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比率)。部分患者因发生不良反应而表示不愿意接受再次操作,计算不愿意接受再次操作的患者例数与总例数比率(B比率),比较两组间A比率及B比率。结果常规治疗组A比率为32%,B比率为30%;无痛治疗组A比率为0,B比率为0(P均〈0.05)。结论无痛胸腔穿刺及胸腔置管切实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