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联合凝血四项检测在临产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80例孕妇为对象,以同期80例非孕妇为对照组。检测凝血指标及D-D水平。结果观察组D-D、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比较未见差异(P>0.05)。早期妊娠组D-D、Fbg水平低于中期妊娠组、晚期妊娠组及临产组(P<0.05);中期妊娠组D-D、Fbg水平低于晚期妊娠组、临产组(P<0.05);晚期妊娠组D-D、Fbg水平低于临产组(P<0.05)。早期妊娠组aPTT、PT水平高于中期妊娠组、晚期妊娠组、临产组(P<0.05);中期妊娠组aPTT、PT水平高于临产组(P<0.05);晚期妊娠组aPTT、PT水平高于临产组(P<0.05)。结论妊娠期检测D-D、凝血指标有助于临床评估孕妇的凝血状态,及时发现孕妇的高凝状态,预防孕妇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型胶原(CⅣ)及脯氨酸肽酶(PLD)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用酶联免疫(ELISA)法及生化比色法检测225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HA、PCⅢ、CⅣ及PLD水平,并与肝活检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相比较。四项指标与肝组织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程度均呈显著相关(P〈0.05)。HA、PCⅢ及CⅣ与肝纤维化相关性高于炎症,PLD与炎症的相关性高于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病变程度一致,联合检测肝病患者血清HA、PCⅢ、CⅣ及PLD水平,既可反映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又能了解肝坏死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与糖脂代谢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9-12月间该院收治的GDM患者90例作为GDM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产检的糖耐量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检测两组孕妇血清中Hcy含量,外周血中糖代谢、脂质代谢相关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评价GDM孕妇血清Hcy含量与糖脂代谢异常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 GDM组孕妇血清中Hcy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GDM组孕妇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均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经Pearson检验发现,GDM孕妇血清中Hcy含量与FBG、Hb A1c、FINS、TG、TC、LDL-C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HDL-C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GDM孕妇血清Hcy含量高于正常孕妇,且Hcy含量与糖脂代谢异常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叶下珠、干扰素α-2b(IFNα-2b)不同组方治疗慢性低酶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用叶下珠片治疗低酶型乙型肝炎152例,3个月内ALT升高达1000U/L以上者,随机分为叶下珠继续治疗组(Ⅱa组),加用IFNα-2b组(Ⅱb组),改用IFNα-2b组(Ⅱc组),仍属低酶者设为对照组(Ⅰ组)继续应用叶下珠,Ⅰ组、Ⅱ组所有患者在相同条件下,采用不同方案继续治疗6个月。结果Ⅱa、Ⅱb、Ⅱc组均在ALT复常,HBeAg阴转,抗-HBe阳转,HBVDNA阴转方面优于Ⅰ组(P<0.05);Ⅱb、Ⅱc组明显优于Ⅰ组(P<0.05);Ⅱb、Ⅱc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慢性低酶型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叶下珠初始治疗,在ALT升高达100U/L以上,适时加用或改用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崔琨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0):1976-1977,1979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治疗前2周,所有病例内均未服用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30mg),早晨空腹服用,每日1次。观察组采用联合用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莫沙比利(5mg)餐前半小时服用,每日3次。所有患者治疗6周后复查胃镜,比较治疗效果,探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观察者患者炎症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9,P﹤0.05),观察组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8.82),其中稀便1例,头晕1例,倦怠1例。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1.76),其中,稀便1例,头晕1例,口干1例,恶心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崔琨  朱宣德等 《临床荟萃》2001,16(17):776-77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潘生丁,乙肝疫苗治疗HBV携带者中HBeAg、抗HBc-IgM、HBV-DNA均阳性者80例(原入组为90例,后脱失10例),治疗1组12例,治疗Ⅱ组68例,并设对照组90例,观察至6-18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时治疗Ⅰ组:HBeAg、抗HBc-IgM、HBV-DNA阴转率58.33%、66.67%、58.33%;治疗组Ⅱ组分别为38.24%、41.18%、41.18%;对照组HBeAg阴转2.22%。治疗12个月时治疗Ⅰ组HBeAg、HBV-DNA阴转分别累计为83.33%、91.67%、83.33%;治疗Ⅱ组随转分别累计达47.06%、63.24%、60.29%;对照组HBeAg阴转5.56%。治疗18个月时HBeAg、抗HBc-IgM、HBV-DNA阴转累计分别为:治疗I组均为100%;治疗Ⅱ组为54.41%、75%、66.18% ;对照组HBeAg阴转为7.78%,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潘生丁、乙肝疫苗联合治疗HBV携带者安全有效,用药方法简便,费用低廉,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迄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左旋咪唑是一种有效的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能通过调节身体免疫功能,提高清除病毒的能力。近年-些文献报道,左旋咪唑涂布剂(LMS-L)与一些搞病毒复制的药物配合使用时,能发挥其抗病毒及兢调节的作用[1,2]。自1997年4月以来,我院对收治的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后,通过检测患者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了LMS-L对慢性乙肝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l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依据1995年第5届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终点及疗效。方法104例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2例注射次数不限,注射量以达到不能注射为限;对照组32例注射次数按瘤体直径cm2计算,注射量以瘤体大小与回归方程系数乘积来确定。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AFP下降明显,肝区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重要脏器功能明显异常和邻近组织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年治疗组肝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乙醇消融治疗肝癌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在瘤体部位注射无水乙醇达到最大量可提高肝癌AFP阴转率、降低复发率、可使肿瘤病灶达到最大限度的缩小,患者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崔琨  范公忍  姬胜杰  侯保全 《中国药房》2012,(31):2897-2899
目的:研究黄芩素对肝癌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以H22肝癌细胞接种于正常小鼠左前肢腋窝皮下复制肝癌H22荷瘤模型。实验分为模型对照、环磷酰胺(30mg·kg-1)和黄芩素高、中、低剂量(80、40、20mg·kg-1)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5d。末次给药后处死小鼠,剥离完整的肿瘤组织称重,并计算肿瘤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按试剂盒说明书测定肿瘤组织中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活性;RT-PCR测定瘤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高、中剂量黄芩素可显著抑制模型小鼠体内肿瘤生长(P<0.01或P<0.05),抑制率分别为61.63%和44.65%;可显著提高G0/G1期细胞百分比(P<0.05),并减少S期细胞(P<0.01或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黄芩素高、中、低剂量组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1或P<0.05)。高、中剂量黄芩素可显著增强肿瘤组织中Capcase-3活性(P<0.01或P<0.05),抑制Bcl-2mRNA表达(P<0.01或P<0.05);高剂量黄芩素可显著提高肿瘤组织中BaxmRNA表达(P<0.05)。结论:黄芩素可促进肝癌H22荷瘤小鼠肿瘤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增强Capcase-3活性、提高Bax表达,并抑制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