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
白内障常规手术切口大、散光大、视力恢复慢,超声乳化术具有切口小、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的优点,但需要昂贵的设备、漫长的学习过程,且有些白内障不能超声乳化,所以不宜在基层推广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无需特殊设备^[1],视力恢复优于常规手术,临床效果近似于超声乳化,因而受到医生的青睐。我们于2004年6月—2006年6月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153例185眼,  相似文献   
2.
1 病历报告患者,男,22岁。于1997年10月2日左眼被拳头击伤2h来我院就诊。6年前曾因双眼近视(-5.50D)在外院行角膜放射状切开术(RK),术后双眼视力均为1.0。检查:右眼视力1.0,角膜放射状瘢痕12条,眼底豹纹状改变。左眼仅有光感,眼压T-2,眼睑水肿,皮下瘀血,球结膜充血明显,内眦部皮下出血,角膜放射状瘢痕12条,2~8方位切口裂开,葡萄膜脱出,晶体丢失,玻璃体脱出,全前房出血,瞳孔不显。诊断:RK术后;角膜裂伤;前房出血。即行左眼角膜裂伤清创缝合,切除嵌顿虹膜及玻璃体,角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为510例老年性白内障行现代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检查视力、眼压、眼底等,随访8~24个月.结果术后角膜内皮混浊、皱折296例,占58.04;前房炎性反应79例,占15.5%;晶体前膜21例,前房出血8例,眼压高12例,瞳孔散大6例,移位12例,人工晶体偏位14例,后囊膜混浊4例.结论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不熟练,器械反复进入前房,以及进入前房的物质质量不可靠,操作熟练,进入前房稳定的物质质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翼状胬肉是一种原因不清的眼科常见疾病和多发病,无有效药物治疗,传统的非显微手术方法简单,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可高达30%~50%,甚至达69%。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角膜缘干细胞理论的深入了解,对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我们采用显微镜下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54例(79眼),并与肉眼直视下翼状胬肉结膜下转位术64例(79眼)比较,观察其角膜创面上皮修复情况及术后复发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角膜溃疡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鲜羊膜移植在治疗角膜溃疡中的作用。方法真菌性角膜溃疡5例(5眼),细菌性角膜溃疡9例(9眼),病毒性角膜溃疡4例(4眼),蚕蚀性角膜溃疡2例(2眼),化学烧伤性角膜溃疡6例(8眼),热烫伤性角膜溃疡7例(10眼)。均行新鲜羊膜移植术,相应药物治疗。结果随访6~18月。感染性角膜溃疡17眼愈合,视力均有提高,其中1眼病毒性角膜溃疡愈合后形成角膜瘢痕,视力降低,3眼真菌性角膜溃疡多次新鲜羊膜移植后未愈合,最终行角膜移植;化学性和热烫伤性角膜溃疡愈合时间较长,视力部分恢复,其中4眼病情较重行羊膜移植失败,最后睑裂暂时性缝合1眼,3眼行角膜移植术。结论羊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溃疡疗效较好且经济方便的方法之一。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效果一般,尚需角膜移植和抗真菌治疗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为510例老年性白内障行现代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检查视力、眼压、眼底等,随访8-24个月。结果:术后角膜内皮混浊、皱折296例,占58.04;前房炎性反应79例,占15.5%;晶体前膜21例,前房出血8例,眼压高12例,瞳孔散大6例,移位12例,人工晶体偏位14例,后囊膜混浊4例。结论: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不熟练,器械反复进入前房,以及进入前房的物质质量不可靠,操作熟练,进入前房稳定的物质质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白内障患者复明较好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原有疾病及并发症的因素 ,有些患者视力恢复不理想。我们于 1994年 1月~ 1998年 5月 ,共为30 5例患者 32 7只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后随访 3个月~ 2 .5年 ,确认 36只眼为术后低视力。现将低视力眼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0 5例患者 ,其中单眼患白内障 2 83例 ,双眼患 2 2例 ,共计 32 7只眼。男性 15 0只 ,女性 177只。左眼 142只 ,右眼 141只 ,双眼 44只。年龄最小 11岁 ,最大 84岁 ,平均 6 4岁。其中老年…  相似文献   
8.
网状型角膜营养不良属家族遗传性角膜营养不良实质性营养不良的一种.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特点为角膜实质浅层上出现由小点所构成的细线,细线有时交叉成十字形成蛛网状,限于角膜中央部,周边保持清亮,混浊区知觉下降.最早可见于2岁患儿,亦有40岁才明显可见,一般20岁左右即可看出.此病少见,现将我们所见的该病一家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