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的解剖结构及模型建立的临床意义,为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取本国的成人防腐标本,事先除去软骨组织,男性9具,女性5具。先进行骨质疏松筛选,而后建立模型。采用CT扫描、X线射片和多平面重建技术测量载荷水平位移、剪切刚度,检验内固定情况。结果载荷为本标本体质量3倍时,水平位移分别为(1.71±0.11)mm,(1.73±0.12)mm。而剪切刚度分别为(384.74±39.22)N/mm和(390.34±42.39)N/mm,两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骨折模型对内固定技术治疗有极高的实践意义和临床价值,值得引起相关医师的重视,同时螺钉内固定技术仍需深入探讨,在治疗骨折、改善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更优方法方面亦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B-Raf,BRAF)激活的长链非编码 RNA(BRAF-activated long-chain non-coding RNA,lncRNA -BANCR)对甲状腺癌细胞凋亡和自噬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RT-PCR检测lncRNA -BANCR在甲状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lncRNA-BANCR和甲 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联;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lncRNA-BANCR对甲状 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lncRNA-BANCR对甲状腺癌细胞凋亡行为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 lncRNA-BANCR对甲状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setern印迹检测抑制lncRNA -BANCR的表达后自噬蛋白LC3-I和LC3- II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甲状腺癌组织中lncRNA-BANCR表达水平较高(P<0.05);lncRNABANCR 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分期越高,lncRNA -BANCR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 越高(P<0.05);抑制lncRNA-BANCR的表达后,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均P<0.05);同 时可使甲状腺癌细胞的凋亡行为得到一定的促进(P<0.05);自噬蛋白LC3-I和LC3-II的表达水平相应增高(均P<0.05)。 结论:lncRNA-BANCR的表达通过影响甲状腺癌细胞的自噬行为而对其增殖、侵袭及凋亡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2011年5月~2012年7月之间进行腹腔镜下贲门食管区局部解剖手术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26例。在对照组中行经腹部手术,试验组中行腹腔镜下进行贲门食管区局部解剖。结果在试验组中,采用在腹腔镜下进行贲门食管区手术,手术进行时间短;手术中出血少,出现的并发症少。在腹腔镜下进行贲门食管区的解剖手术,能够正确的识别贲门食管区的疾病,并能通过合理以及准确、有效的手术来治疗这种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虚拟颈静脉孔区颅底内镜手术解剖,与相关的内镜手术进行比较,对整个解剖手术过程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校附属医院内的10例(20侧)成人尸头,对其颈静脉孔区进行解剖,同时模拟进行内镜手术,观察记录进行手术的各个部位对手术的影响、相关血管之间的关系、相关神经之间的关系。测量颈静脉孔上沿距离(在脑部顶骨、大脑、部分小脑组织去除后,使尸头的颈静脉孔区及内部结构明显暴露便于观察)。结果乙状窦后径路中有2例(4侧)标本在不损伤小脑的前提下完成解剖手术,其余均由于导入内镜时的偏差及路径较长,或多或少地损伤到路径上的小脑,但所有标本均能完好地显示出相关的结构;迷走后径路中仅有1例(2侧)乙状窦无损伤及2例(4侧)后半规管完好的标本,但所有的标本均能完成此次模拟解剖手术,所有标本的颈静脉孔区血管和神经均能完整清晰地观察到。结论通过迷路后径路颈静脉孔区内镜手术对小脑的保护性更强,但操作起来较为复杂,对医师手术技能的要求较高。内耳门在整个手术中起到标志性的定位作用。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通过对人体指淋巴管的解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其用于临床的价值。方法从我院附属医院新鲜的成人尸体中随机选取2具,将这4例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例用于截面研究,在指尖处真皮下方发现淋巴管,然后进行显影剂的注入,对淋巴管的行程进行追踪,通过照相进行记录,然后展示出指淋巴管的解剖特征和相关静脉之间的关系。结果指尖两侧各能找到1条淋巴管的分布,与指尖距离较近处淋巴管相对较粗,而与之距离较远处淋巴管相对较细,可以发现大多数指蹼处指淋巴管和周围的淋巴管相对应,并且与手背部的淋巴管相通。作为截面研究的1例标本能够展示指淋巴管和组织之间的解剖特征。结论了解指淋巴管的解剖特点,以及与邻近组织的相互关系,对临床以及科研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解剖型和非解剖型肝切除术对于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附属医院即将进行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解剖组和非解剖组,解剖组患者采用解剖型肝切除术,非解剖组采用非解剖肝切除术,对比两组相关指标数据。结果解剖组手术时间为(20.6±1.2)d,非解剖组为(21.6±0.8)d,解剖组与非解剖组术中出血量(mL)、术后并发症发生人数分别为院(732.8±88.6;8)、(1165.9±92.1;22)。通过对比结果进行分析,手术时间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解剖组要明显的低于非解剖组;对于患者1年后的复发情况来讲,解剖组患者中出现复发的数量要明显的少于非解剖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该次对于本院附属医院肝细胞癌患者进行分析和比较,对于采取肝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采用解剖型肝切除术疗效较好,术中的安全性较高,预后复发率也较低,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测量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肠系膜下动脉的临床意义。方法手术中解剖肠系膜下动脉,测量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长度。结果本组56例患者有34例为左结肠动脉单独发出,占60.7%;有5例为左结肠动脉缺失,占8.9%;有19例与乙状结肠动脉共干,占33.9%。肠系膜下动脉平均长度为(6.33±2.31)cm,从根部至第一分支的长度为(3.90±2.55)cm。左结肠动脉干长为(2.26±1.60)cm。第一分支长度(3.76±1.05)cm。第一分支与第二分支之间的距离为(3.28±1.77)cm。测量结果与正常者肠系膜下动脉及分支长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肠系膜下动脉的分布情况及手术对肠系膜动脉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临床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