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蓬勃兴起为现代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在中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中崭露头角,二者的融合不断加深,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发展前景、争议挑战也引发了诸多思考。本文将从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入手,对人工智能辅助中医诊断、智能决策与数据挖掘、健康管理及中草药现代化研究等方面,就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为AI视域下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智能化赋能。  相似文献   
2.
自噬是机体内一种自我防御机制,是细胞维持生存、分化所必需的过程,但是过度自噬会启动细胞自噬性死亡,研究显示针刺不仅可以直接调控自噬体的数量,调控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淋巴细胞瘤基因2同源结构域蛋白和自噬底物蛋白p62的表达,还可以通过调控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mTOR)及同源性磷酸酯酶张力蛋白(PTEN)-蛋白激酶B-mTOR相关通路来激活或抑制自噬,最终改善脊髓损伤(SCI)。通过总结近年来针刺调控自噬防治SCI的研究,探求针刺对SCI进程中细胞自噬的影响,归纳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途径,为临床推广运用针刺治疗SCI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自噬流的影响,明确其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 方法:实验采用NYU Impactor M-Ⅲ打击器制作Allen’s模型,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夹脊电针组(EA)、夹脊电针+抑制剂组(EA+CQ)。 每组各12只,再将每个实验组按照不同的治疗时间分为3d组和7d组两个亚组,每组各6麻醉处死取出受损节段脊髓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自噬体标记因子LC3和自噬底物P62的表达情况。结论:Model组和Sham组比较,BBB评分降低(p<0.01),LC3和P62的表达含量增加(p<0.01),说明自噬流被阻塞,EA组和Model组比较能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p<0.05),增强LC3的表达含量(p<0.05),降低P62的表达(p<0.05),说明夹脊电针可以促进自噬流。而在夹脊电针治疗的基础上注射抑制剂,增强LC3的表达(p<0.05),而逆转了BBB评分和P62的表达(p<0.01)。证明夹脊电针治疗能促进自噬流修复损伤脊髓,改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腹痛范畴,常见上腹部闷痛、暖气、腹胀、时有呕吐等症状。《医学正传&#183;胃脘痛》说:“胃脘当心而痛,未有不由清痰食积郁于中,七情九气触于内之所致。”证之临床,多见湿热之证。笔者立足于临床,自拟化湿和胃汤为基本方,配合针刺疗法并随证加减,分别治之,取得显著疗效,症状好转快,又无不良反应,凸显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清洁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加用俞募配穴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洁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俞募配穴穴位埋线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90?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排尿情况以及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1日与治疗第30、60、90日尿路感染发生率,疗程结束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排尿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日均导尿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排尿期最大膀胱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排尿期最大尿流量、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0、90日,治疗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清洁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加用俞募配穴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排尿次数,改善患者排尿期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水平,并且可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眼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从建库—2021年6月1日关于眼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列表、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以...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针灸学》《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探讨该教学法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方法以我校2009级中医学临床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2009级1班为对照班,主要采用目前教师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模式;2009级2班为试验班,在《针灸学》教学中引用《伤寒论》的六经理论,主要采用类比教学法进行教学。两班以统一的问卷调查和针灸综合能力测试结合的方式进行客观定性定量的分析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班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优于对照班(P驥0.05),针灸综合能力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班(P驥0.02)。结论本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针灸学》教学的不足,对提高《针灸学》教学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近15年针灸治疗青光眼的选穴规律。方法笔者通过检索CNKI 2000年至今的关于针灸治疗青光眼的相关文献,对其中的选穴、配穴以及归经进行了统计、归纳和分析,并对其中规律进行了总结和讨论。结果本研究中青光眼涉及11条经脉,5个奇穴和2个特定穴,其中每条经脉的选穴个数占本经穴位数量比例最大为肝经(21.4%),其次为脾经(14.3%);胆经(11.4%);心包经(11.1%),通过数量统计得出治疗青光眼的所有经脉以及奇穴、特定穴的主穴总频数为117次,配穴总频数为39次,主配穴总频数为156次,其中奇穴的主穴频数占所有经脉以及奇穴、特定穴主穴总频数百分比最高(27.4%),其次为膀胱经(18.8%);胆经经(15.4%);胃经(10.3%),肝经的配穴频数占所有经脉配穴总数百分比最高为(20.5%),其次脾经(15.4)、奇穴、胆经、大肠经(均为12.8%),主配穴频数占所穴位总数百分比以奇穴(23.7%)位列第一,第二是胆经(14.7%),第三是膀胱经(14.1%),第四是肝经(12.2%)。共统计主穴23个,配穴15个,其中主穴使用频次最高的前三个依次分别为:睛明穴17次(14.5%);球后穴14次(12.0%);太阳穴13次(11.1%)。配穴使用频次较高者为:合谷穴和太冲穴5次(12.8%);足三里、风池、三阴交、太阳穴均4次(10.2%),主配穴总频次前五名为:睛明穴和太阳穴均为17次(11.0%),风池15次(9.6%),球后穴11次(9.0%),合谷12次(7.7%),太冲穴11次,(7.1%)。结论选穴最多的是奇穴,膀胱经次之,睛明穴为运用频次最高腧穴其次为球后穴和太阳穴,一般遵局部取穴,辩证取穴和特定穴的选穴规律。  相似文献   
9.
坐骨神经痛为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研究表明针刺可明显缓解患者坐骨神经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从临床角度阐述了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医传统理论选穴原则及现代医学理论选穴原则;从动物实验角度总结了坐骨神经痛产生的原因及针刺镇痛的机制。同时,探讨了目前临床及基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期为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客观化研究提供创新性思维,并对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基础研究到临床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近二十年关于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此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检索CNKI近二十年相关文献,时间跨度为200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运用CiteSpace和Excel软件从文献发表量,高频关键词,发表作者篇数,作者合作程度,发文机构分布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共纳入670篇有效文献,平均发文量在每年33.5篇,波动幅度较小,呈上升趋势。研究方向逐渐从临床研究转向损伤机制方面,近年的热点关键词以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功能、NgR、信号通路为主,逐渐成为研究的新热点。主要形成了李晓宁、李志刚、曾园山为核心的代表团队进行稳定研究,且不同团队主要的研究方向都有不同的重点。在合作机构方面,东北及北京的文献发表数量最为突出,以中医院校及其附属医院为主。形成一种地区内部间稳定的合作为主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