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 ]探讨极低体重儿药物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原因及预后 .[病例报告 ]对 12例极低体重儿使用甲灭酸后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进行了分析 ,发现每次使用该药 2mg/kg ,使用 1 9次±0 6次 ,3 7h± 3 0h后发生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衰竭时 ,患儿钾、尿素氮、尿量与肾功能衰竭纠正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而钠、钙及肌酐则无显著性差异 .纠正肾功能衰竭的时间为 6日± 3日 ,其中 10例的肾功能恢复正常 ,2例死亡 .[讨论 ]极低体重儿使用前列腺素抑制剂可引起暂时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病毒性脑炎时血浆和脑脊液中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价值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 .[结果 ]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浆中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无变化 ;脑脊液中内皮素增高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降低 ;内皮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血浆和脑脊液中均呈正相关 ;而血浆与脑脊液之间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均无相关性 .[结论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可能对病毒性脑炎早期有重要治疗价值 .  相似文献   
3.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对先天性佝偻病(简称先佝病)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此病不仅使新生儿骨发育迟缓,骨质软化,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而且患儿易患上感、贫血、腹泻等疾病,严重影响新生儿健康.如能找到孕产妇骨代谢状况与发生先佝病的关系,在孕期采取干预措施,将有利于预防和减少先佝病的发生.为此我们使用ZS-IsoAP骨碱性磷酸酶(BALP)试剂盒NB型(小儿型)测定新生儿血中BALP活性;AB型(成人型)测定孕产妇血中BALP活性,并与其他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背景 ]探讨一氧化碳中毒与低钙血症的关系 .[病例报告 ]7例一氧化碳中毒患儿中合并低钙血症者 4例 ( 5 8% ) ;5例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儿中并发低钙血症者 4例 ( 80 % ) ,2例轻度一氧化碳中毒患儿血钙均正常 .[讨论 ]一氧化碳中毒 ,尤其是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常并发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5.
32例婴儿肝炎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 .[方法 ]对确诊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 32例病例资料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访分析 .[结果 ]病原学检查结果提示病毒感染 ,尤其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最多见 ,占 5 9%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占第二位 ,为 2 5 % ;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可引起黄疸、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以及胆道闭锁、溶血 ,且病情重 ,易致肝硬化 ,日后有可能引起智能及听力障碍等后遗症 .[结论 ]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是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主要病因 ,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是避免发展成为肝硬化、降低死亡率和减轻后遗症的关键 .  相似文献   
6.
[背景 ]药物引起血尿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病例报告 ]5例病人因发热、咳嗽而静脉滴注抗生素 ,而后引起血尿 .[讨论 ]临床用药时 ,应掌握好用药原则 ,合理用药 ,避免滥用 .  相似文献   
7.
探讨病毒性脑炎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病毒性脑炎血浆和脑脊液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的变化。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1-3d时脑脊液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病毒性脑炎时血浆和脑脊液中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及的变化,搪塞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结果病毒性脑炎患者血 以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无变化;脑脊液中内皮素增高,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降低;内皮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血浆和脑脊液中均呈正相关;而血浆与脑脊液之间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莫园园  尹永日 《吉林医学》2015,(7):1284-1286
目的:总结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探讨KD预后与治疗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住院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本组KD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口唇潮红及皲裂等,并且均为KD的最早期症状。不典型比典型的KD临床表现少,但其临床炎性反应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显著增高有一致性。不典型KD组与典型KD组在平均年龄、临床表现、AST、ALT平均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凡具有持续发热、KD面容、ESR、CRP及WBC明显增高,要警惕KD。对典型与不典型KD丙种球蛋白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 研究背景]1996 年7 ~9 月间延边地区曾流行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此间收治313 例此病患儿.[ 病例报告]313 例均为急性发病,男略多于女;平均年龄9 岁,高峰在6 ~10 岁;均有发热、头痛,以低度、中度热为主,多数伴恶心、呕吐;意识障碍以嗜睡为主;多数有脑膜刺激征.多数脑脊液改变,末梢血淋巴细胞升高.脑脊液、粪便中分离出肠道病毒.平均病程14d,愈后较好.[ 讨论] 本次流行的病毒性脑炎系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发病急,多见于学龄儿童,临床表现相对轻,病程短,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