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 对本院5例PTCA治疗后由超声心动图发现,最终经心包积液性质和(或)手术证实的冠状动脉穿孔并发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在PTCA治疗后20分钟~2小时突发胸闷、出汗、血压降低,而心率、呼吸、心电图明显变化,经快速补液和多巴胺治疗血压难以纠正;床旁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包内10~25mm心包积液;并指导紧急实施心包穿刺和持续引流术,4例经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成功;仍有活动性出血,而急诊实施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行冠状动脉缝合治疗。5例均康复出院。结论 PTCA术后疑有急性心包填塞,应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一经确诊,应紧急实施心包穿刺和持续引流术,连续观察引流效果,持续活动出血应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多巴酚丁胺激发试验在肥厚型心肌病激发试验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潜在型肥厚型梗阻与静息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22例确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正常或轻度增加)进行多巴酚丁胺激发试验,以5 μg·min-1·kg-1为起始剂量静脉泵人多巴酚丁胺,每隔5 min增加5 μg·min-1·kg-1,最大剂量20 μg·min-1·kg-1.每一次剂量泵入2 min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其临床特点与57例静息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 入选22例患者激发状态时左心室流出道流速峰值为(5.39±1.60)m/s,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峰值为(125.7±62.4)mm Hg(1 mm Hg=0.133 kPa);达到峰值时多巴酚丁胺给药平均速率为(13.9±6.85)μg·min-1·kg-1.16例(72.7%)患者达到阳性标准;6例(27.3%)患者虽达到阴性标准,但LVOTPG也有显著升高.潜在型梗阻患者的年龄、性别、各房室腔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LVOTPG等与静息型梗阻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二尖瓣前向运动(SAM)现象发生率较低(62.5%比100%),Maron Ⅱ型较多[50.0%(8/16)比29.8(17/57)]. 结论 在肥厚型心肌病激发试验中,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是一种较为安全和敏感性高的方法.潜在型较静息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SAM现象发生率低,Maron Ⅱ型占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669例住院冠状动脉扩张患者的临床特点,增进对冠状动脉扩张的认识。方法 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5月5日连续有106305位患者在北京阜外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收集冠脉造影发现的冠状动脉扩张患者共697例,取其中病历资料完整的669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冠状动脉扩张患病率为0.656%,单纯性冠状动脉扩张占冠状动脉扩张的10.31%。冠状动脉扩张共累及878支冠状动脉,好发部位依次为右冠状动脉主支(41.80%),前降支主支(25.40%),回旋支主支(21.64%),及左主干(4.78%)。冠状动脉扩张患者大部分为男性(84.75%),吸烟者占31.99%,伴高血压者占34.68%,伴高脂血症者占31.54%,而伴糖尿病者仅占11.36%。22.12%的冠状动脉扩张患者有心肌梗死病史,23.77%的冠状动脉扩张患者有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史。实验室检验结果显示,40%以上冠状动脉扩张患者血浆总甘油三酯偏高,70%以上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而20%以上总胆固醇偏低;30%以上脂蛋白(a)偏高;36.62%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偏高。结论冠状动脉扩张的患病率较低,最多累及右冠状动脉主支,多见于男性,除糖尿病外与冠状动脉危险因素相似,大多数冠状动脉扩张患者血脂水平控制不良。冠状动脉扩张可能与炎性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与18F 脱氧葡萄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SPECT)心肌代谢显像对比 ,评价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 ,检测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存活心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冠心病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受损 (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 0 3 8± 0 0 5 )的患者 3 3例 ,1周内分别进行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 [3、5、10 μg/(kg·min) ]超声心动图和99m锝 甲氧基异丁基、18F 脱氧葡萄糖SPECT心肌灌注及代谢显像。图像分析均采用 16节段半定量法。以18F 脱氧葡萄糖SPECT检测结果为标准 ,评价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结果 :3 3例患者的 3 65个运动异常节段中存活心肌检出率 :18F 脱氧葡萄糖SPECT心肌代谢显像检出的存活心肌节段为 67 4% ,多巴酚丁胺 3、5和 10 μg/(kg·min)分别为 3 8 9%、61 4%和 70 4%。多巴酚丁胺 3 μg/(kg·min)检出的存活心肌节段显著低于18F 脱氧葡萄糖SPECT心肌代谢显像检出的存活心肌节段 (P <0 0 0 1)。多巴酚丁胺 3、5、10μg/(kg·min)超声心动图检出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分别为 5 1 6%、82 9%和 91 8% ,准确性分别为 63 6%、81 6%和87 8% ,均显著递增 (P <0 0 5~ 0 0 0 1) ;副作用发生率分别  相似文献   
5.
成人及儿童心脏憩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人与儿童心脏憩室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经心脏造影或手术证实为心脏憩室的 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成人患者 (成人组 )皆因并发冠心病在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检查时被偶然发现。 5例儿童患者 (儿童组 )中 4例因并存其他严重先天性心脏畸形而施行外科矫治手术时被确诊 ,另 1例经左室造影证实。2成人组平均憩室瘤体径为 2 0~ 48(36 .3± 11.8) mm,憩室颈径为 10~ 17(14.0± 2 .9) mm;儿童组平均憩室瘤体径 2 5~ 80 (42 .0± 2 2 .0 ) m m,憩室颈径为 4~ 12 (8.6± 3.9) mm。 3成人组均为孤立性左室肌型憩室 ,无与憩室有关的并发症 ,未行手术治疗 ;儿童组中仅 1例为孤立性左室肌型憩室 ,其余 4例均根据其并存的心脏畸形类型分别接受了憩室缝合术和房、室间隔修补术、三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置换术或动脉导管结扎术等治疗。结论 :成人与儿童心脏憩室的临床特点有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左室憩室(LVD)是极为罕见的心脏畸形,合并心肌梗死则迄今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诊断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8岁,10年前因突发性胸骨后压窄性疼痛、伴大汗,持续2小时,心电图(ECG)显示V2~V6ST段抬高,T波深倒,符合心肌梗死动态演变,而诊断“急性心肌梗死”。5月前始出现活动和夜间发生心前区疼痛,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发现:心尖部室壁变薄、膨出,拟诊为“室壁瘤形成”。1999年3月4日以陈旧性心肌梗死、混合型心绞图1 左室造影:右前斜30°收缩期像(箭头示LVD颈部,图2同此) 图2 左室造影:左前斜60°收缩期像 图3 冠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尼可地尔防治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作用。方法中华小型猪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尼可地尔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结扎冠状动脉(冠脉)3h、松解1h制备AMI再灌注模型。AMI前后和再灌注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和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最终行病理学分析。结果1与AMI前相比,对照组AMI后3h左室收缩压(LVSP)、心排血量(CO)和左室内压最大收缩和舒张变化速率(±dp/dtmax)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升高(P<0.01);再灌注后1h仅LVSP显著恢复(P<0.05),±dp/dtmax继续显著下降(P均<0.05)。尼可地尔组AMI后3h各项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相同;但再灌注后1hLVSP、LVEDP、±dp/dtmax和CO均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比对照组更显著(P均<0.05)。2对照组MCE和病理染色所测冠脉结扎区心肌范围(LA%)高度一致(P>0.05),再灌注后无再流范围(ANR%)分别为(78.50±4.35)%和(82.30±1.90)%,心肌坏死范围(NA%)为(98.50±1.35)%。尼可地尔组LA%虽与对照组相当(P均>0.05),但两方法所测ANR%和NA%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3对照组再灌注即刻和再灌注后1h冠脉血流量(CBV)仅占AMI前的50.6%和45.8%(P均<0.01);尼可地尔组CBV分别提高到69.4%和67.9%,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均<0.01)。结论尼可地尔能有效防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改善其心功能,缩小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造影后引发-过性躁动等精神症状的病例报道尚属罕见,在我院四病区近10余年间共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数千例,仅发现1例,我们现对此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99mTc-甲氧基异丁腈(MIBI)/18F-脱氧葡萄糖(FDG)双核素同时采集法(DISA)SPECT心肌显像和药物负荷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试验识别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存活心肌的准确性.方法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26例,平均LVEF38.6%±4.9%,在一周内分别进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Dob)10μg·kg-1·min-1、异舒吉合用Dob5μg·kg-1·min-1的2DE试验,以及DISA SPECT心肌显像.所有患者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CRV)术后6.8±2.9月完成了2DE复查.采用16节段半定量法分别分析图像,以CRV术后收缩功能改善节段为存活标准,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26例患者的272个运动异常节段中,术后156个(57.4%)有收缩运动改善.DISASPECT检测出72.4%(134/254)存活心肌节段,显著高于术后心肌收缩功能改善率(P<0.001).药物负荷2DE试验的存活心肌检出率,小剂量Dob10μg·kg-1·min-12DE为65.5%(163/249),异舒吉-Dob5μg·kg-1·min-12DE为65.7%(176/268),均与术后心肌收缩功能改善率一致(P均>0.05).DISA SPECT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55%和76.8%;Dob10μg·kg-1·min-12DE的分别为88.6%,64.2%和77.9%,均与DISA SPECT相当(P均>0.05).异舒吉-Dob5μg2DE的检测效果已达Dob10μg·kg-1·min-12DE水平,敏感性和准确性(91.4%和81.4%)均与DISA SPECT相当(P均>0.05),特异性(68.1%)还较之略高(P<0.05).结论检测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存活心肌,DISA SPECT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偏低,准确性较好;小剂量Dob10pμg·kg-1·min-1 2DE的检测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与之相当.异舒吉-Dob5μg·kg-1·min-12DE的检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达Dob10μg·kg-1·min-12DE水平,并与DISA SPECT相当,特异性还较同位素的略高.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肺动脉栓塞伴矛盾性脑动脉栓塞国外报道不多〔1,2〕,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应用超声Doppler心动图(UCG)辅助诊断一例报道如下:患者男性59岁,住院号369965,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0天,于1996年11月18日收住我院。患者疼痛发作时,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