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和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在肾移植受者 ,尤其在致敏受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70例肾移植受者采用微量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LA -I类抗原和HLA -Ⅱ类抗原 ;莱姆德细胞板通过补体依赖微量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受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结果  (1)对 70例受者按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 ,供、受者 0、1个位点错配分别为 10例 (14 .3% )和 2 4例 (34.3% ) ,明显高于传统HLA抗原配型结果(P <0 .0 5 ) ,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及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率 ,两种配型方法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2 ) 70例受者中女 2 4例PRA阳性 9例 (37.5 % ) ,男 4 6例PRA阳性 5例 (10 .9% ) ,女性组明显高于男性组 (P <0 .0 5 )。 (3) 70例受者中 30例术前输血者PRA阳性 12例 (40 % ) ;4 0例无输血者PRA阳性 2例 (5 % ) ,术前输血组PRA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输血组 (P <0 .0 0 1)。 (4)PRA阳性组尤其是阳性率≥ 5 0 %的受者 ,其急性排斥发生率明显高于PRA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反复输血、妊娠是PRA阳性的危险因素 ,采用交叉反应组配型和免疫吸附 ,对减少PRA阳性者肾移植排斥反应、提高移植成功率和移植物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后应用环孢素A与他克莫司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环孢素A(CsA)与他克莫司(FK506)两种免疫抑制剂用于肾移植患者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将同期首次行肾移植60例患者中,根据用药情况不同分成两组:即CsA组和FK506组,每组30例,计算肾移植患者开始6个月的治疗成本和效果,运用药物经济学中成本-效果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sA组和FK506组术后6个月的成本分别为(37 480.5±747.2)元和(42 828.3±785.6)元,有效率分别为56.67%和83.33.%,成本-效果比分别为661.38和513.96.结论:两组治疗成本-效果比值显示FK506组较CsA组明显低,并且不良反应少,所以FK506组的治疗方案相对较佳.  相似文献   
3.
移植肾术后常出现肾功能不全 ,若及时给予病因诊断 ,采取有效治疗 ,能及时改善肾功能 ,大大提高了移植肾的存活率[1 ] 。彩超能客观反映移植肾的形态和血流灌注情况 ,从而能准确地诊断移植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和程度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1 资料和方法本组 90例系我院 1996~ 2 0 0 2年移植肾患者 ,男 60例 ,女 3 0例 ,年龄 14~ 68岁 ,平均 44岁。检查时间在移植肾术后 5天至 5年 ,共检查 2 98例次 ,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或病理确诊 (病例来源于我院和外院肾移植患者 ) ,其中肾功能稳定期 178例次 ,急性排异 48例次 ,急性肾小管坏死 4…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赛尼哌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首次同种异体肾移植病人100例,分为赛尼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应用环孢素(CsA)和骁悉(MMF)、强的松(Pret)三联免疫抑制治疗.赛尼哌组在术前和术后分别增加1剂赛尼哌,观察肾移植后6个月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6个月内赛尼哌组和对照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别为4例(8%)和10例(2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副作用方面赛尼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两剂赛尼哌联合应用环孢素、骁悉和强的松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受者应用国产与进口环孢素A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国产与进口环孢素A用于肾移植受者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对60例肾移植术后病人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选出的病人分成2组新山地明组(I组)和田可组(II组),运用药物经济学中成本-效果法进行分析.结果 2组治疗方案的成本分别为4 973元和4017元,有效率分别为86.7%和85.0%;每增长1个单位效果II组比I组节省562.73元.结论 2组病人在治疗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I组可获得较低的成本-效果比,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原发于膀胱恶性黑色素瘤十分罕见。我院于2007年底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74岁。因尿频、尿急、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2个月入院。全身皮肤无斑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彩超检查膀胱腔左侧壁可见3.5 cm×4.5cm不规则实性低回声影,突向膀胱腔,表面不光滑。膀胱剩余尿量135 ml。CT示膀胱左侧壁团块软组织影突入膀胱腔内,局部膀胱壁增厚,其下  相似文献   
7.
自2000年3月至2004年8月,我们采取单边缝合或双边缝合法,利用下腔静脉对50例(右侧供肾)过短的肾静脉进行延长,可延长1~4cm,使供肾静脉长度达到4~6cm。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1.双边延长法:将右肾连同下腔静脉一并取下,腔静脉去外膜,结扎分支,展平后沿供肾静脉上缘和下缘各放宽0.3cm,平行裁剪下腔静脉,用5-0无损伤线分别连续缝合上、下切缘,完成肾静脉延长。本法一般仅可延长1.5~2cm。2.单边延长法:将右肾连同下腔静脉一并取下,腔静脉上端尽量向肾静脉转动靠近,沿肾静脉上缘平行下缘裁剪下腔静脉;或者相反转动下腔静脉,沿肾静脉下缘平行上缘裁剪下腔静脉,口径大于肾静脉约0.3cm,用5-0无损伤线连续缝合切缘,完成肾静脉延长。本法一般可延长1~4cm。采用单边缝合法延长者供肾修整耗时52min,静脉延长缝合处无漏血,采用本法者25例,仅1例术后3~5周移植侧下肢发生一过性浮肿,彩色超声波检查提示移植肾动、静脉血流良好。采用双边缝合法延长者供肾修整耗时61min,采用本法者25例,3例发生肾静脉狭窄,1例术中发生延长缝合处漏血,4例术后移植侧下肢发生一过性浮肿,其中2例彩色超声波检查提示移植肾增大...  相似文献   
8.
随着终末期尿毒症病人对该疾病各种治疗手段认识的提高,选择肾移植手术治疗的病人数量不断增加,供肾来源紧张已经成为国内、外器官移植单位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目前每年行肾移植手术5000例以上,其中绝大部分采用尸体供肾。尸体供肾较亲属活体供肾有着血管异常的不可预测性。据国内献报道,右侧供肾静脉较左侧供肾静脉短,右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