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不同时辰针刺对大白鼠虹膜去甲肾上腺素末梢荧光强度的影响。在光暗各12小时,恒温环境中驯化两周以上的大白鼠,其虹膜去甲末梢的荧光强度有近似昼夜变化,表现为子时组(1:00)最弱。在不同时辰针刺大白鼠双侧“涌泉穴”,对虹膜去甲末梢荧光强度的影响不同。在卯(7:00)、午(13:00)、酉(19:00)时针刺使虹膜去甲末梢荧光强度减弱,子时(1:00)针刺使荧光强度增强,本结果表明,针刺的效果取决于机体的机能状态,体现了针刺对机体的双相调整作用。在形态学的研究中,时间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创伤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68例创伤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前瞻性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实时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和纤维蛋白原定量(Fg)等指标,统计治疗28d后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病死率、出血发生率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 d后,两组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原定量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28 d后,观察组的治愈率82. 4%明显高于对照组61. 8%,病死率(5. 9%)、出血发生率(5. 9%)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29. 4%、23. 5%、11. 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创伤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具有很强的抗凝作用,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兼具了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实验动物系成年大鼠42只,针刺组、20只,对照组22只。动物在光暗周期12/22时,在恒温室中饲养二周;自由进食、饮水。二周后于四个时区(卵7A.M,午1P.M,酉7P.M,子1A.M.)针刺双侧涌泉穴,电压2~4伏,针刺后断头、取脑。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6μm,Bargmann氏铬明焰苏木素焰红(CHP)染色。通过  相似文献   
4.
三十多年前,Harris曾提出丘脑下部神经之能分泌化学物质,以调节垂体前叶功能的假说。最近发现一新肽,具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的特异效应。但此肽非源于丘脑下部,而是从两个胰腺癌患者的胰腺获得。二患者均呈现生长激素分泌过多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6.
针灸是中医治疗方法的一种,它是用针刺或艾灸身体的某一定部位(这些固定的部位特称之为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大家都知道,针灸治疗许多的疾病都是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尤其是对于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症、阑尾炎、颜面神经麻痹、神经衰弱、失眠、头痛、哮喘、呃逆和急救等则更为有显著的效果。但是,针灸的生理作用和它的治疗机制,直到现在仍然还缺乏现代科学的材料和理论来说明。显然,搞清楚这个问题,这是我们整理、提高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核仁体积、毛细血管管腔直径及核仁与胞核体积构成比等作指标,观察了针刺对丘脑下部某些神经分泌细胞核团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后核仁体积增大,毛细血管管腔扩大明显,核仁与胞核体积构成比增大以及含大核仁之神经分泌细胞明显增多。以上结果提示,针刺可能有改善丘脑下部某些核团的微循环并促使其功能活跃、代谢旺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之一。有关经络理论应用的记载,多散见于内经中。脏腑发病的症状,与经络的循行路线有密切关系。十二经发病,可出现痛感或麻木感、指或趾不能动等症。某经发病,也有特定的症状。前人运用经络概念,以阐明发病的机理和疾病的传变。前人曾指出:“不明经络,动手开口便错。”由此可知前人很重视经络学说。对经络的认识,来源已久,用之于实践,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而现在,对针灸的机制和经络的本态问题,仍然是不够清楚的,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作出科学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