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共94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培哚普利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2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7例患者在接受上述药物治疗后,SBP水平和DBP水平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肾功能抗衰竭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药物治疗取得了更优良的治疗效果,各指标治疗前后的组内对比和治疗后的组间对比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单一药物治疗,培哚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于肾实质性高血压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3.
宋梦  张会娟  初娇 《求医问药》2014,(16):292-293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热毒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单纯应用热毒宁为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联合应用热毒宁和丙种球蛋白为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61%,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发热症状的消退时间为(2.97±0.64)d,皮疹症状的消退时间为(3.34±0.52)d,口腔溃疡症状的消退时间为(3.13±0.57)d;观察组患儿发热症状的消退时间为(2.24±0.51)d,皮疹症状的消退时间为(2.54±0.18)d,口腔溃疡症状的消退时间为(2.61±0.63)d。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热毒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大鼠离体肝动脉/门静脉灌流系统的实验方法。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麻醉状态下,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插管;经肝动脉冲净残留血液,灌流状态下游离肝脏;定量蠕动泵调节肝动脉或门静脉的Krebs—Henseleit平衡液(或加等渗葡聚糖)的灌流流速,泰盟BL-420S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监测肝动脉或门静脉的压力变化,采用Prism-4非线型可变斜率回归获得“有或无胶体渗透压”KH液灌流的流速-压力曲线及方程式,计算半效流速及其95%的可信限。结果:无胶体渗透压灌流状态下的肝脏系数无差别,肝动脉的半效流速为2217(95%CI1209~4068)μl·min^-1,对数流速-压力直线方程为Y=142.4x+706.9;门静脉半效流速为3791(95%CI3549~4049)μl·min^-1,对数流速-压力直线方程为Y:479.6X+5034。等效胶体渗透压灌流状态下的肝脏系数无差别,肝动脉半效流速为3754(95%CI3175~4440)μl·min^-1,对数流速-压力直线方程为Y=133.5X-719.0;门静脉半效流速为6018(95%CI5565—6508)μl·min^-1,对数流速-压力直线回归方程为Y:538.3X4-4704。半效流速接近正常大鼠生理平均值,各半效流速95%可信限涵盖大鼠正常生理状态的变化范围。有或无胶体渗透压灌流状态之间总体无差别。结论:在恒流测压模式下,等渗灌流大鼠离体肝动脉和门静脉灌流系统的视窗时程长、机能变化稳定、操作流程简便,为认识肝动脉和门静脉离体舒缩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丸对脾阳虚证大鼠适应性产热的增强作用.方法:18窝新生Wistar大鼠,同窝匹配、体重均衡,随机分9组,不切除甲状腺的5组为获得性脾阳虚,切除甲状腺的4组为发育性脾阳虚.d1切除部分甲状腺,d42切除肩胛骨间棕色脂肪,d56高脂饲养,d70用药防治.每周称量计算体重增长率,d98观察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适应性产热的峰值(℃)和曲线下面积(℃·h),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获得性脾阳虚大鼠,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体重增长降低37.1%(P<0.01),适应性产热峰值降低3.2%(P<0.01),曲线下面积减少3.4%(P<0.01).温治组与高脂组相比,体重增长增加33.6%(P<0.01),适应性产热峰值升高0.5%(P<0.01),曲线下面积增加0.7%(P<0.01).发育性脾阳虚大鼠,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体重增长降低16.6%(P<0.01),适应性产热峰值降低5.5%(P<0.01),曲线下面积减少5.6%(P<0.01).温治组与高脂组相比,体重增长降低58.8%(P<0.01),适应性产热峰值升高1.1%(P<0.01)、曲线下面积增加0.9%(P<0.01).结论:附子理中丸增强获得性和发育性脾阳虚模型大鼠的适应性产热.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药效评价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并在模型大鼠上,确定异丙肾上腺素诱导产热的最适剂量及催产素诱导子宫痉挛性收缩的最适剂量。方法 36只大鼠切除背部棕色脂肪7d后,丙硫氧嘧啶连续灌胃42d,术后21d开始雌激素连续灌胃28d,建立痛经寒凝血瘀证模型。在中性环境温度(28℃)下,d40乙醚浅麻醉苏醒后,生物机能检测系统连续监测尾静脉推注等比剂量异丙肾上腺素前30min和给药后120min,计算单位时间的温度曲线下面积,以给药前后单位时间曲线下面积的变化率计算诱导产热的ED50;d42水合氯醛麻醉下,尾静脉推注等比剂量的催产素,生物机能检测系统连续监测给药前后各30min的大鼠宫腔压力曲线下面积,以给药前后的面积变化率计算诱导宫缩的ED50。结果成功建立了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大鼠模型。异丙肾上腺素诱导该模型大鼠产热的ED50为0.210μg·g-1,95%置信区间为0.167~0.264μg·g-1;催产素诱导宫缩的ED50为0.028U·g-1,95%置信区间为0.012~0.066U·g-1。结论建立了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大鼠模型;在造模大鼠上,确定了异丙肾上腺素诱导适应性产热和催产素诱导子宫痉挛的最适剂量,作为评价原发性痛经痉挛性疼痛程度及其受局部温度影响的准确指标及观察条件。  相似文献   
8.
卢阿娜  张文通  宋梦  蔡大勇 《中国药师》2009,12(12):1683-1685
目的:检测大鼠寒性痛经子宫内压,确定最适前负荷。方法:在中性环境温度(28℃)下测定催产素诱导正常大鼠的宫腔压力变化,以用药后30min的曲线下单位面积计算子宫腔内压的最适前负荷(EP50)。结果:正常大鼠子宫腔内压最适前负荷为22.62mmHg,95%置信区间为3.07~166.97mmHg。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大鼠宫腔压力的无创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益母草碱(Leonurine, Leo)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细胞周期进展以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4T1乳腺癌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益母草碱低、中、高浓度组(Leo-L组、Leo-M组、Leo-H组)、益母草碱高浓度+转染短发夹RNA慢病毒阴性对照组(Leo-H+sh-NC组),益母草碱高浓度+转染Fas短发夹RNA慢病毒组(Leo-H+sh-Fas组)。使用不同浓度的益母草碱(10~160 mmol/L)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筛选最佳实验浓度;通过Transwell小室法评价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进展;Western blot检测N-cadherin、Vimentin、Fas、FasL表达,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评价益母草碱对乳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使用浓度为10~160 mmol/L的益母草碱处理细胞12 h, 4T1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53.61±1.729)mmol/L,选择10、20、30 mmol/L为后续实验浓...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在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对照方法,观察60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40 mg前及16周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C反应蛋白(CRP)、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血清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QUICKI)。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比较,患者FINS水平下降(13.82±4.26)m IU/L,(10.23±4.26)m IU/L,t=2.38,P<0.02;QUICKI升高(0.34±0.02),(0.39±0.05),t=3.58,P<0.001;CRP下降(2.93±1.27)mg/L,(2.26±1.33)mg/L,t=3.18,P<0.005,TC、LDL-C降低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血糖、TG、HDL虽有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显著降低TC、LDL-C同时,能降低FINS水平及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显著降低CRP,能显著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降低炎症免疫反应,通过多种途径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预防卒中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